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而汉语(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更是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阅读不应局限于教材,课外名著阅读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将以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基础,探析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名著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阅读不应局限于教材,课外名著阅读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翻转课堂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逐步走入了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发现,翻转课堂对名著阅读教学起到了十分有利的推动作用,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辅助作用。因此,本文对翻转课堂在小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翻转课堂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和重心。翻转课堂除了能够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更高的积极性,能够展现学生最真实的一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的阅读课堂只局限于课本内容,教师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名著,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爱思考好习惯,可为今后的所有学习奠定基础。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课前准备工作
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小学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为学生挑选出适合阅读的名著资料。名著的选择,也应当以教材为基础,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的目标。
随着我国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装进了一个小小的机器——“手机”,现在很多的家庭中又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溺爱孩子的情况几乎已经是普遍现象,所以,很多家长都将手机当作陪伴孩子的“好玩具”。因此,很有必要利用阅读来改变学生的现状。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应当选择好适合学生的阅读内容,翻转课堂模式能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让学生学习到名著中的精神,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专注度。
2.课中加入小组讨论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将教师的讲转变为学生的学,能够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例如,在课外名著《猴王出世》的阅读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先在组内进行《猴王出世》的阅读分析,“猴王孙悟空”是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的一个角色,因此,学生对本篇阅读会有很大的兴趣。小组内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与查阅资料,学习《猴王出世》的内容与蕴含的道理,然后由各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体现出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乐趣,进而更加热爱学习。
3.課后阅读总结经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应当具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课前认真准备,课中学生仔细阅读,在课后,学生也要及时将学习到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下一次阅读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鲁宾逊漂流记》进行阅读,每天放学回家后,学生可以和家长一同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一起进行名著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被困在孤岛并勇敢求生的故事,学生可以先自己阅读,经过自己的理解以后,将故事复述给父母,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习到主人公与生活勇敢抗争的精神。学生也可以将前一天学习到的新内容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共同成长与进步。
三、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名著阅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课中、课后为学生制定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桂梅.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66-167
[2]杨美凤.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20):142
[3]王迪.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12):113
[4]吴哲杰.见“微”知“著”为学生的阅读铺路搭桥——基于“互联网+”背景的第三学段名著阅读的微课资源应用探索[J].浙江教育技术,2016(06)
[5]杨静芝,刘华.“自助式学习”背景下名著阅读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8(15)
(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3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