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打开孩子的习作坦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童年是从游戏开始的,游戏赋予了儿童有灵性的生活,赋予了孩子童年更多的意义。写作是儿童直接诉诸书面语言的极富意义的个性化表达,需要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将习作教学与游戏活动相融共通,能够在张扬童性的同时更好地发掘儿童的“言语创作潜能”,从而打开他们学习写作的坦途。
【关键词】童年;游戏活动;习作教学
游戏对孩子童年的意义非同一般。陈望道先生讲,“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丁海东先生也认为,“这样的游戏也渗透和贯穿在童年生活的整个过程,弥散和遍布于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可以说,童年就是从游戏开始的,游戏赋予了儿童有灵性的生活,赋予了孩子童年更多的意义。
写作,作为儿童直接诉诸书面语言的极富意义的个性化表达,折射的是他们与周围世界进行的言语交往。汩汩而出的言语清流需要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中的儿童与富有创造性的作家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儿童“创造了他极认真对待的幻想世界——即是说,他向这一幻想世界赋予了极大的情感——而同时又将它与现实世界严格地区分开来”。自由作为生命存续的状态,将游戏与写作这两种个体行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游戏中的儿童是自由的,写作中的儿童更应该是自由的。
游戏如此,写作如此,带上这样的认识与思考,我便与孩子们一起上路了。
一个早晨,外面刮着大风,风把校园里很多树上的叶子都给刮下来了,教室前面的地上满是落叶。我打开教室门,有一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到了我的脚下,捡起这片叶子,我返身走到办公室,拿出纸和笔将这样的情景记录了下来——
今天早晨,风伯伯还在吹哨子。你瞧瞧,它把在大树上歇息的树叶都给赶下来了,它一边吹着口哨还一边让树叶们打着旋儿。仔细一瞧,落在地上的多是一些发黄的树叶,它们年纪大了便让风伯伯帮着它们到大地上来透透气。树叶越下越多,天地之间真像在下树叶雨呢!
一口气写完了这段话,看到这页纸的下方还有好大的一处空白,我再拿起水彩画笔,将树叶落下的情景给画出来了:画上一棵大树,咧着嘴挺慈祥的,树上的叶子正一片一片地往下落,地上满是落叶。大树的一旁是我,戴着眼镜,一头披肩发,站在树下仰起头,伸出双手正去接那飘飞的落叶。
等孩子们全部到齐了,我将自己早上涂涂写写的这个“作品”放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孩子们看,让他们读读我写的这番话,再瞧瞧我信手涂画的简笔画。那时,孩子们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他们不由得说出声来,“老师,你在接树叶啊”“老师,你在与树叶翩翩起舞呢”“小小的树叶好像舍不得从大树下落下来了呢,不过看到老师妈妈站在树下,它们又笑开了”……
末了,好多孩子问我:“老师,我们也可以这样写写画画吗?”看着一脸兴奋的孩子们,我也是满心的喜悦:“当然了!走,我们现在就到外边与风伯伯对话,也做一片回到大地妈妈怀抱里的小小树叶吧!”孩子们欢呼着从教室里蜂拥而出,他们来到教室门前的小操场上,捧起满地的树叶,你扔给我,我扔给你,让树叶再从天空中落下。他们有的倚着大树,把耳朵小心翼翼地贴在树干上,想静静地听一听大树心中的声音;还有的干脆敞开了衣裳,让风把自己的衣裳吹起,想把风儿装进衣服里带进教室。
我与孩子们一起就这样玩着,从早读课开始到早读课结束。对于地上的落叶,我没有带孩子们一起打扫——风刮得正起劲,叶子还在落,就让地上的叶子多些再多些,脚踩上去软绵绵的才更有情趣呢!等我带着孩子们一个个回到教室的时候,他们依然意犹未尽,一个个在座位上叽叽喳喳开了——
“今天我拣到了最漂亮的一片树叶,圆溜溜的,它是大自然给我的礼物呢!”
“嘘,我还听到了风伯伯与大树爷爷在说话呢,风伯伯說,睡吧,睡吧,树叶宝宝们,大地妈妈的怀抱很温暖的。”
“我也听到了,我对风伯伯说,来吧来吧,让树叶宝宝与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吧。”
……
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瞧,这样的事情我们把它搬到童话的世界中,想一想,说一说,再像老师那样把这样的童话写下来,多有意思啊!我们还可以给自己的童话故事配上好看的童话插图呢!”
“好,我们也写!”接下来的课堂上,孩子们便围绕着“风、树叶、大地”编童话、画童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又一年春天来到了,在阳光下、春风里,总少不了一群放风筝的孩子。
我和其他老师一合计,在这美丽宜人的阳春三月,就组织孩子们热热闹闹地开展一次放风筝的活动吧!我们请来了本地知名的“风筝达人”——孙道峰爷爷,孙道峰老人在学校的篮球场上把自己制作的风筝物什摆开,在架子上挂上各式各样的风筝,那些风筝造型别致、颜色鲜艳,很多都是手工绘制而成的,看得孩子们一个个眼睛放光,眼里满是羡慕和惊讶。
孙道峰老人用一根长长的风筝线,拉启了孩子们心中暗藏的潘多拉魔盒。这下,整个年级热闹起来了!你瞧,孩子们吟唱着风筝的歌谣,他们画风筝、做风筝,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家长们乐了,他们一个个也热情、快乐地参与进来了,他们在台灯下给孩子津津有味地讲与风筝有关的小故事;平时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再忙,帮孩子到网上邮购风筝的“半成品”也是头等大事。借着小小的风筝,他们给孩子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小小的风筝似一根红线,把家长和孩子两代人的童年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相约一起放飞风筝的日子在翘首以盼中来到了!学校的新操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蓝天、白云、跑道、绿坪,欢乐的孩子们,还有老师和家长。借着东风,五彩缤纷的风筝扶摇直上,孩子们拉着风筝线奔跑着、欢呼着,形形色色的风筝在操场的上空飞舞:“老鹰”威武、“蝴蝶”翩翩、“燕子”轻巧,还有憨态十足的“大嘴猴”、活泼聪明的“喜羊羊”……好多风筝都是孩子们亲手涂画并且亲自组装起来的,看着自己的风筝在天空中愉快地飞舞,孩子们欢呼雀跃,一旁的家长和老师也是喜不自禁。
活动如此丰富多彩,孩子们充分地享受着活动带来的欢乐,这样的经历在他们的笔端倾泻出来便顺理成章了——
我先把竹子摆成一个三角形,开始用结实的绳子扎了起来,我先扎好这边再扎那边儿,可是刚扎好那边,这边又掉了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三角形扎好,这时我已经累得腰酸背痛。我叫妈妈找来了一块浅蓝色的布,给它穿上了漂亮的外衣,风筝终于成形了。
我一手举着风筝,一手拿着线,开始迎着风的方向跑起来,边跑边放线,一下子风筝就随着风儿飘荡起来。我和妈妈把风筝的线越放越长了,风筝就缓缓上升,可是有时风会突然变小,风筝就会情不自禁地降一点下来。
……
孩子们在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时候,他们的心灵也随之放飞。在与家长、老师的心灵碰撞中,游戏活动的内容渐渐被他们内化成自身丰富的言语资源,游戏的过程也成为了他们言语表达的图式,其中独特的活动体验——怎样想办法克服困难、与师长伙伴的互动、一同感受成功等也成为了他们笔下最生动、最富情趣的内容。
儿童是一种缪斯性的存在,游戏也是儿童的天性。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某种意义上说,游戏就是童年的全部,它天然地切近儿童的生命。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给孩子童年最美好的礼物,在这样快乐的活动中,作为老师,我们要带领孩子感受真、善、美,感受“另一个世界”的神秘;同时,这样的“另一个世界”甚至能够让孩子拉动家人共同参与与描绘。如此本真如此纯洁,有的是简单与爱,是活泼与灵气,是一切快乐的源泉。当孩子们积极地融入自然与生活,拿起自己的笔,快乐地表达,自由地奔跑时,谁说他们的言语生命不会肆意地怒放呢?
让游戏打开孩子的习作坦途,我们一直在努力!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郑伟.“游戏精神”与儿童写作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3]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8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