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食品伦理教育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增强高中生食品安全意识,并使其形成正确的食品伦理观念,在论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食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食品伦理教育的策略,以期为拓展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合格的人才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食品伦理
  食品伦理指食品在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中造成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及人与国家之间的道德联系[1],与人类的食品安全密切相关。许多国家对食品伦理教育十分重视。例如,荷兰和英国等欧洲国家通过设立食品伦理学会或建立食品伦理教育网站等进行食品伦理教育,日本在高校以及中小学也均开设了食品伦理教育相关课程。但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食品伦理教育则主要针对高等院校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课的基本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要求课程要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3]。这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从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在课程中渗透人文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食品伦理教育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而且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食品安全素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树立热爱生命、敬重生命的价值观。基于此,研究者探讨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食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主要策略,为广大教师探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食品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以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使学生树立伦理价值观。
  一、高中生物渗透食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觀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性理论指出,16岁左右是从习俗水平(顺从现行社会秩序规则作出道德决策)发展为后习俗水平(以普遍伦理原则和人生价值观念为定向作出道德决策)的重要阶段,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在于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4]。同时,高中阶段也是接受科学知识和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道德判断上的主观想法更加突出。因此,在这一阶段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食品伦理观念,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以及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5]。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食品承载了生命的价值,不安全的食品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就高中生而言,对生命的尊重主要表现在重视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健康,将生命健康置于首位,关注食品安全,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因此,关注食品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健康权益,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6]。由此,在高中生物渗透食品伦理教育将有利于高中生重视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3.有利于提高社会责任感
  食品安全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带有根本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既表达了个体价值诉求,又承载着社会公共利益[7]。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其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社会责任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在中学阶段进行食品伦理教育,向学生提供社会性议题并组织其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形成公民意识。
  二、高中生物渗透食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1.新课标基本理念的主要要求
  2017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和学业评价促发展[2]。新课改要求生物课程设计做到“聚焦大概念”,追求内容“少而精”,并且适当联系跨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社会热点并渗透食品伦理教育,使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内化食品伦理观念。
  2.课程教学的应然要求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多个章节涉及食品安全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渗透食品伦理的内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必修二“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一章中涉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专题讨论等。此外,2017版新课标要求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加入三大方向共22个模块的选修课程,其中多个模块涉及食品安全和生命价值等问题。以上这些课程内容都为食品伦理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提高公民素质的必然要求
  当下,在食品行业中经常暴露出道德危机,部分食品生产企业舍弃诚信,生产违法、伪劣产品,罔顾消费者生命安全。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人员缺少伦理自觉,在工作中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高中生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所形成的价值观将对未来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食品伦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成为合格公民。
  三、高中生物渗透食品伦理教育的策略
  教材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载体,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多处知识点可以扩充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知识向学生渗透食品伦理教育,并使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增强学生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意识。
  1.案例教学
  伦理学强调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8],可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加入社会案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决策能力[9]。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食品伦理教育时,可以将食品安全事件作为教育理念载体,鼓励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适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涉及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瘦肉精”事件,引导学生分析“瘦肉精”的作用机理,使学生了解“瘦肉精”是如何危害人体健康的,对添加“瘦肉精”的社会危害产生深刻认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法以及预防对策。通过上述案例教学,学生将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出“瘦肉精”的危害,同时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充分认识到其与自身利益的密切相关,逐渐形成食品伦理观念。   2.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以设计问题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强调在复杂且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0]。食品伦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科学设计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探讨得出答案。例如,在讲解如何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时,教师可用以下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泡菜制作需要用到什么菌种,制作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验进行思考,了解每个操作步骤的意义,体会到只有严格控制每一个加工环节,才能制作出安全可靠的食品。
  3.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社会性科学议题是与科学和技术相关的社会两难问题,可以提供冲突情境,使学生进行道德对话,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11]。例如,在教学“基因工程”一节时,可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课程形式可以包括转基因技术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分析对转基因食品持不同观点的相关资料等。在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中,学生可通過对不同观点的分析,产生不同的道德认知,再经教师引导而走出道德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促进学生对伦理道德的思考,进而提高食品伦理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伦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为食品伦理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结合社会热点,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渗透食品伦理教育,从而充分发挥生物课堂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儒强,黄继红.食品伦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7.
  [2]王鹏, 郭丽.国外农业与食物伦理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17):21-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2-5.
  [4]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魏贤超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Chowdhury M. Emphasizing morals, values, ethics,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in science education and science teaching[J].The Malaysian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2016,4(2):1-16.
  [6][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政治:影响我们健康的食品行业[M].刘文俊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
  [7]乔崎华.责任伦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J].现代食品,2016(21):16-18.
  [8]GurYel N Y. Discussing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ethics in educatio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74) : 2622-2625.
  [9]孟安华.生物伦理学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的渗透[J].中学生物学, 2017(9):3-5.
  [10]王晓惠,郭志永.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6(6): 7-9.
  [11]刘辰艳,张颖之.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在生物学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J].教育评论,2018(10):9-11.
  (责任编辑   郭向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1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