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这种社会需求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理解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实现知识的真正运用。本文将简要讨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结合当前世界发展形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生,这也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个人发展的必备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其知识积累与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构建起一个高效课堂,从而实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广泛融入于生活中,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均大放光彩,这也证明了信息技术的广泛性。教师也应当在生活中充分挖掘场景,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贴近生活的场景。无论是什么阶段的学生,兴趣始终是激发学习的最强驱动力,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具有一定难度,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学生需要更加专注于学习,具备自主学习意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为学生塑造出一个场景,融入学生熟悉的场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运用,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点燃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以“表格数据的处理”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主要围绕着对于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等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软件的基础使用方法,这一课是对于软件功能学习的加深,也是软件的实际运用和实践部分。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来引导学生,在上课时首先为学生展示一张普通商店的进货单,让学生计算进货的总件数和总价格,让学生自己尝试用普通的笔算或计算器进行数据运算,大多数学生面对大量数据时,都觉得很是麻烦。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运用软件,只用几秒就能得出结果,学生的兴趣普遍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好奇。借助情境的创建以及激发学生好奇心,在这节课的后续学习中,学生都呈现出一种专注,积极的学习状态,课堂质量和效率均有明显提升。
  二、增加实践动手部分
  信息技术的学习重在实践,并且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得以理解。为了构建出高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7.教师应当基于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上,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部分,实践的过程不仅是对于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也是实现知识内化的较好途径。
  以“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课教学为例,这一课的学习主要围绕着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展开,在信息获取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增加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并且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切实体会进行信息获取过程的描述,归纳信息获取的来源和方法,然后进行课堂报告。在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这一课的理论知识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经过自己实践以及思考后,能够明显感受到对知识的理解力有所提升,甚至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寻求帮助。
  三、善于鼓励。培养思维
  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够仅仅着眼于理论知识和技术培养,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完成创新意识等素养的提升,形成高质量的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始终保持着鼓励的态度,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且敢于大胆进行尝试,有了想法就去做。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勇于尝试,从尝试中能力得以提升,得到更多收获,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养成,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
  以“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一课为例,这一课需要学生依据表格给出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得到信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给出一个实例后,应当主动鼓励学生作答,对于每一个回答都要给出更多的尊重,鼓励他们说出原因,然后分析思路是否正确。并且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进行思索,挖掘隐含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天馬行空的大胆推测,完成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最终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得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得以极大提升。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个人的成长都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应当紧抓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增加实际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并且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部分,在做中学。更要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从理论知识与综合素养两个角度完成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1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