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组协作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教育体制一直进行深入探索的前提下,传统思维意识下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显然无法适应如今的体育教学需要,这是因为传统模式课内活动过分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播,却没能照顾到学生对于协作学习与自主活动的需要,这造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受到阻碍的情况,且对课堂教学反馈机制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小组协作教学方式恰可弥补上述问题。本文现基于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小组协作教学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几个环节的具体操作策略。
  关键词:小组协作;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一、 引言
  在当前教育大背景之下,自主协作与探究学习是主要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协作学习进行指导,成为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与常用方法,其优势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普遍认同。而在实际操作中,依然有一些误区存在,这对小组协作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过于重视小组协作的形式,却缺少对实质内容的关注,协作教学演变为小组练习,并且学生无法均衡参与,基础牢固的学生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选择躲避,同时学生的协作不够主动,评价不够准确,这些都应当及时地调整。
  二、 课前的充分准备
  笔者认为,小组协作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的运用策略时,课前的充分准备不能被忽略,实践中应当把握住下述几个方面。
  (一) 以合理分组促进协作
  分组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同质分组,也可以是异质分组,还可以是随机分组,此外像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也可以成为中学体育教师的选择方式。而无论哪种分组方法,都应当致力于促进协作的基本目标,从而展现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中学体育教师认为按照学习内容的区别加以分组,进行随机调整,能够让学生组别更具流动性,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优化。但是按照笔者的观点: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的分组,更有利于学生提升团结和协作意识,保证集体荣誉感的形成效果,在固定分组的情况下,学生彼此熟知,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各擅所长。举例来说:考虑到体能差异,笔者在学期初即基于班级之中男、女生人数,划分为男生两组与女生两组,每组十人左右,这样的组别划分保持数个星期,在进行各项活动时每组互相协作,组长在课前提醒学生进行准备工作,小组成员分别完成组内任务,很快达成了较高的默契度。
  (二) 以有效分组提升效率
  在小组协作活动之中,因为学生对于不同运动技术,有着差异化的认知程度,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其所处的位置与角色各有不同,这种不同会因为学习内容的演变而随时出现变化,比如在学习到立定跳远技术时,甲同学帮助乙同学,而在接触健身操时,乙同学又会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丙同学。这样一来,便可以保证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协作,改变既有的自我中心观念,无形中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在计分方式上,小组协作教学模式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一是在进行个体成绩评价时,教师往往利用进步计分方式,而非整齐划一的横向计分方式,这就让组内全部成员均产生同样的成功机会与进取心理;其二,因为小组协作教学需要学生间的相互支持与相互协作,因此小组成绩也应当在教师的考查范围之内,所以小组成绩要求的提出,更是给以有效分组提升效率提供了可能性,有益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
  三、 课中的方法优化
  中学体育小组协作教学课中的方法优化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培养小组骨干,其二是小组整体参与。
  (一) 培养小组骨干
  小组内的协作学习虽然是彼此平等的,然而如果缺少领导核心也将是不可想象的,事实证明,如果缺少领导,小组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学练方案得不到贯彻落实,只能造成一片混乱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体育骨干的作用,让其能够领导、敢于领导。比如在教师讲解了徒手操的编排与训练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编制一套徒手操以供准备活动之用,并要求学生使徒手操具有完整的示范动作与相应口令,接下来按照一定顺序,要求学生把自己编排的徒手操示范给组内其他同学看。经过一段时期的操作,看哪组同学掌握的徒手操内容更加丰富,骨干同学的领导效果更加突出。另外,教师还可以考虑使小组长培训成为一项教学组成环节,让小组长代替自己的部分职能,帮助学生规范动作、讲解方法等。
  (二) 小组整体参与
  除了小组骨干培养以外,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小组协作教学通常建立于对某项基本技术动作产生初步印象之后,让骨干与普通成员在小组中均能取得较大进步。比如在接觸到立定跳远训练项目时,整个过程即应当以教师、骨干、普通学生全员参与为基本要求,分为不同的落实细分环节。首先是技术诊断,即当学生了解基本的技术动作规范要求,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观察易错动作情况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尝试练习,而组内其他成员则加以“诊断”,指出该名同学的优点与不足,特别是注意蹬摆不协调与屈膝缓冲不足等。其次是问题治疗,在发现问题以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教师提供多种方案以供学生选择,学生则在学习骨干的带动下完成学习,例如存在蹬摆不协调情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进行多次徒手动作,存在屈膝缓冲不足情况的学生,则可以在骨干成员提示下完成高台屈膝缓冲跳任务等。如此一来,所有成员在练习时均会受到关注,主动进行相应的操作,而骨干成员则因为充当了教师角色,很容易产生成就感与积极性。此时,教师的作用则是在巡视中适时指导,发现小组协作时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随时纠正。第三是“疑难杂症”的会诊,意即在小组成员内部对于某个问题无法自行处理之际,教师便应当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与分析作用,协同小组共同发现问题的症结,并给出指导性意见。比如有同学在进行立定跳远时,每一个技术动作都似乎没有问题,然而却总是出现后坐的情况,于是教师可以适时在其前方放置硬币,要求其在着地之后,手能够触碰并抓取这枚硬币。经过这样的策略引导,他很快找到了立定跳远的感觉,并改正了后坐的缺点。最后,小组协作教学模式要有一个“疗效评估”的过程,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其训练内容的掌握、训练技巧的习得效果,均应当给予有效评估,评估可以采取两种策略,其一是学生将自身学习情况进行纵向前后对比,其二是学生将自身学习情况与标准进行横向对比。比如某名同学最初可以跳1.7米,现在可以跳1.85米,便说明其学习产生效果而且进步很大,可教师在横向对比之后发现其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与态度表现等,同样给出针对性的评价,并指出其后的学习导向。
  四、 课后的观念指引
  在小组协作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观念指引,以便让学生主动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评价观念。前面已经述及,整个小组协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疗效评估”的过程,这种“疗效评估”最初要以教师为统率,但最后要归结于学生的自我认知。为此,教师应当主动帮助学生构建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念,这对于小组协作学习的完善至关重要。比如教师在某项教学内容完成以后,使小组成员主动展示对于学习内容的不同理解,并使之对自我或者其他组内成员的动作技术提出见解,这些都是促进其形成自主评价能力的有益做法。从实践中分析,评价能力主要包括想评、敢评、会评三个维度。其中想评意为学生具有自我评价与他者评价的意识;敢评意为学生具有评价的勇气,会评则指学生拥有一定的评价方法。而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现与评价时,中学体育教师则需要充当起参与者角色,把原本的一些高技术要求与高难度动作,利用语言或者肢体动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提醒,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就本次课的学习进行整体回忆,参照教学目标做出最终的目标达成率评价,让课后的观念指引落到实处。
  五、 总结
  如上面所言,小组协作教学若想取得理想的效果,一定要注意前期准备工作的完善,也就是构建形成合理化分组基础,并保证学生体育骨干得到培养,发挥其先锋带头作用。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教师为主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协作学习策略,并在教学之后进行学生自主评价。教前、教中、教后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讯.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17-19.
  [2]钱赫赫.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2015(10):3.
  [3]侯月婷.中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7):40-41.
  [4]何贤富.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瓶颈与破解途径研究——以福建泉州市为例[J].考试周刊,2018(9).
  作者简介:
  李志英,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3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