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文是学生表达思想、展现观点的有效途径。通过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语言认知程度和使用的熟练度,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制定相应的仿寫训练策略去锻炼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与此同时,作文也是语文学科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吸收语言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主要围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探析这个话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写作难、不愿意写作的情况,由于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语言认知基础、生活经历、思维态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点,从而导致在写作过程中表达受到阻碍。而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通过作文仿写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学生的表达障碍,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热情。基于此,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加强语言输入,增强语言思维
   高效率的仿写训练需要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语言积累和功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增强学生的语言思维,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教师在教学阅读课的过程中就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对文章的排篇布局,鼓励学生尝试着模仿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去进行创作,达到语言输出和运用的效果,从而逐步促使学生培养出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模式。例如,教师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的用词和写作手法,如从“小燕子说”“麻雀说”“小黄莺说”等拟人化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万物对春雨的喜爱,同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整篇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次随堂仿写训练,模仿《春雨的色彩》的写作手法写一下“秋天的色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地进行联想。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给予学生正向、肯定、积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多阅读一些名著,从书籍里汲取更多有益的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语言输入,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输出运用,通过仿写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思维。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仿写训练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部分。作文创作需要一定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尝试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情境,让学生不畏惧写作,使学生通过写作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创作的果实。在创设写作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的情境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作灵感。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带领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和气势,然后再自然过渡到仿写训练,鼓励学生想象自己的家乡,尝试着用优美的语句将自己家乡的特产和风貌描绘出来,让学生从切身生活出发创作文章,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文字表达障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的一些电子教具等为学生创造全方位的视听写作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环境,促使学生想象和发散思维。因此,创设写作情境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要多加关注情境的创设和模拟方法,努力为学生呈现一个良好的写作课堂。
   三、落实课程要求,提升教师素质
   语文课程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且要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情感态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贯彻落实课程的要求,努力做到“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传授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写作技巧,成为一个新型的开放性、民主性教师。如在开展仿写训练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温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作品,尝试着从每个学生的作品中发现闪光点,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尚需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仿写训练的技巧时,可以适当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收获到一定的学习乐趣。因此,落实课程要求是重中之重,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念,努力追赶新时代教育潮流,为学生带来更多有益的知识。
   一言以蔽之,要想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仿写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巧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仿写训练方法浅析[J]. 课外语文,2016(19):112.
   [2]苏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仿写训练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6(19):71-72.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