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化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理念不仅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升级,同时也在积极影响着一批勤奋好学、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但是在这样的群体背后,还隐藏着一批“学困生”。身为教师并不能放弃“学困生”,同时也不能让学困生成为课堂中的“旁观者”,需要寻找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助,让学困生可以达到正常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化解对策
一、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定义与特点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划分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数学学习更是参差不齐。小学生变为“学困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但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表现出十分困难,学生成绩较低,学业达不到正常标准。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点就是即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一位教师教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渐形成参差不齐的状态,处于学习成绩劣势的学生即为“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学习定义、理论以及公式等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并不会正确运用,在课堂学习中总做着并不困难的数学练习题,缺少自信心,没有学习兴趣,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从来都不举手发言,似乎课堂学习与他们毫无关系,即便是少数学生发言,也是结结巴巴。另外,家庭作业更是无法完成,困难重重。
二、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 内在原因分析
1. 学习态度不端正
小学生们在开始学习数学的阶段,很多时候就单凭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会感觉到索然无味。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积累也会不断增加,小学生们就会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们在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就会因为基础不牢固,产生学习吃力,学习自信心减退。
2. 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常“学困生”对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很多时候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所以,更别提知识归总的学习方式了。不重视知识的理解都是机械记忆。学生缺少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课堂学习中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缺少质疑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效果。
3. 对学习数学的动机不明
很多“学困生”的学习动机都不明确,没有建立“我要学、我想学”的思想,针对于数学逻辑知识的运用过程没有参与欲望,导致学生们缺少对数学学习兴趣,甚至放弃数学这门课程。
(二) 外在原因分析
1. 不良数学学习环境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普遍存在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和重视考试分数的情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时候无视小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对“学困生”也进行统一的标准要求。教师认为自己满腔热情地进行教学,换来的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就会将责任归咎于学生不勤奋,不自觉。这样的学习环境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自我否定。
2. 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教學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的关注,教学要求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过高的要求加快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导致“学困生”的产生。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与素质的薄弱,冷落“学困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比较习惯用惩罚的手法,这种方式会让学生们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3. 家庭环境导致数学“学困生”的形成
家庭缺陷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因为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家长与学生处在不正常的沟通或无法进行沟通的状态,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而导致“学困生”的产生。另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并不重视,甚至根本不管。
三、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化解对策
(一) 丰富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与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在面对想象空间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时,需要运用适合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以往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思想。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将数学知识内容转变为三维立体的模式,以此来帮助小学生们从直观上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辨识程度。例如在学习数学长方体和圆柱体等立体几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将立体图形慢慢展开,让小学生们形成具体印象。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就可以将多媒体屏幕中慢慢展开的过程“移植”到自己的脑海中,进一步实现知识的立体迁移,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技巧的掌握和知识运用能力。
(二) 强化针对性教学 预防学习缺陷
需要科学运用阶梯解题模式,积极培养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学困生”思维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体现在数学应用题部分。应用题主要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需要小学生将其翻译成为数学语言,即称为数学表达式。应用题对学生数学思维要求较高,因此,学生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显得特别困难,常常忘记了解题思路。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实施阶梯解题方式进行解答。
(三) 积极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 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困生”来讲,这类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表达,也不喜欢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在课堂学习中只是默默地听。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形式来引导“学困生”发言,循序渐进地询问,让“学困生”对回答问题不再感到害怕。长此以往,“学困生”就会养成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学困生”,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对待学困生,以及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转变“学困生”是当前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在过程中转变“学困生”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为“学困生”积极表现创造基础,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教师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勇气,这样才能够增强“学困生”对自己的信心。另外还需要对“学困生”运用恰当可行的方式,使学生们能够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以便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殷丽.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86.
[2]郑春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7):214-215.
作者简介:田岁旺,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南坪乡寺门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