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微信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形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也与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培养有关,而阅读能力具有应用性特点,须在实践中提升。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得到精简,课外阅读之于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语文教师必须寻找新的阅读训练方法,以弥补小学生阅读量不足的现状。因此,在结合现代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课外阅读中班级微信群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班级微信群
近年来,新媒体以迅猛之势融入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社交工具得到了全民普及,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也开始专注前沿科技的使用。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小学生的独立能力较弱,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需求较大,因而班级微信群最开始是作为单纯的沟通手段引入的,后来随着教学模式的发展,微信群又转变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另一大阵地,小学教师可使用微信向学生传送各类课外学习资源。班级微信群的出现无疑是小学语文开展课外阅读的有利机会,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适当的行动对此加以利用。
一、拆分复杂文本,重构阅读内容
在传统教学认知中,面向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应是循规蹈矩的,教师或是直接带领学生分析文本要点或是让学生完全独立阅读,都不曾对文本内容进行改造[1]。换句话说,小学阅读训练的变化都停留在表面,语文教师不愿尝试改变文本结构来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阅读文本来说,连贯阅读是发现其内涵与价值的不二法门,但小学生若是遇到了内部人物与故事体系十分复杂的文本,如果《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等名著时,一味地顺序阅读很难取到高效。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信息碎片化的特点,重组复杂文本的结构,以增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由于其中人物关系十分复杂,在各方势力的演变中,许多人物的所属阵营还会发生变化,小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很容易混淆这些信息。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写有人物信息及简单生平的图片,以“人物卡”的形式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鼓励家长与学生利用卡片进行互动,让学生事先了解《三国演义》中各文臣武将的基础信息,而后再进行文本阅读。此外,语文教师还可将《三国演义》中流传较广的故事制作成微信推文,定期在班级微信群中推送,让学生在了解精彩的主要内容后产生自主阅读原文的兴趣。
二、打开学生眼界,培养阅读习惯
在使用微信群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语文教师能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有自己整理的材料,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送微信平台上其他功能与资源来打开学生的眼界[3]。
例如,现在微信公众号中有许多专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语文教师应及时查看这类公众号的推送,并选取其中有价值的转推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小学生知道手机不仅可作为娱乐工具,课外阅读还可以在手机的帮助下变得丰富有趣。定期阅读公众号内容,小学生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课外阅读习惯,找到自己喜爱的阅读类公众号,在不需要教师监督的情况下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线上阅读习惯。
三、丰富阅读形式,分享阅读资源
微信交流具有时效性特点,教师在班级微信群中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课外文本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不再将文字当作唯一的阅读形式,而是适当地向学生提供微课等视频形式的阅读素材[3]。
例如,在推送课外阅读文本《昆虫记》时,语文教师就可提前制作好昆虫影像与文字相对应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一边观赏真实的昆虫习性,一边对照法布尔写下的文字内容。在制作微课时,语文教师可从《昆虫记》中选取一些视频资料易得的昆虫作为微课讲解对象,如夏季常见的“蝉”等,在视频的开头部分,语文教师可插入一段“阐明”的音频,然后剪辑入纪录片中描写蝉的习性的片段,随后录制一段自己朗诵《昆虫记》中相关描写段落的音频。将微课上传到微信群后,语文教师还可以布置给学生相似的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昆虫记》后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录制朗读音频,上传到微信群中進行交流。
综上所述,语文课外阅读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学习活动,其范围的广阔性与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十分类似,因此使用班级微信群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课后教学方式。在班级的微信群中,语文教师应有计划地上传文本资料,并对文本加以适当的解释,通过拆分复杂文本、梳理文本逻辑与拓展阅读范围等形式优化小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移动设备与智能工具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吴秋恒.班级微信群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实践:以阅读《水浒传》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8(10):32-35.
[2]赵文丽.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8(20):68-69.
[3]王悦.“微”阅读“微”教学:谈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8(24):27-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9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