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很多学生丧失了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化学本身具备了抽象性以及理论性,长期学习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感,造成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有效创新教学模式,使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此,系统论述了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备课质量、丰富课堂内容、采用探究式活动以及注重课后反思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伴随着我们对教学认知的持续加深,高效率教学活动逐渐成了关键目标,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成果以及教学发展的关键性指标。课堂教学效率包含了教师高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两方面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集中体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不断寻找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阻碍的相关因素,然后结合这些因素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高效性。为此,本文探究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了解了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备课忽视重难点知识
学生有效获取教师备课内容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教材特征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作为前提,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扫清重点与难点问题。可是,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备课阶段通常出现知识点寻找失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云里雾里,不知道本节课程的重点所在,精力被分散,削减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有的教师通过预设实验的形式讲解重点内容,但是在实验中,只是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没有对问题进一步设疑,无视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忽视了学生归纳能力的提升,无法凸显课堂的重点与难点,这种教学方式非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创造性以及启发性思维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课堂内容安排不合理
学生知识来源于教材,教育内容同样也通过教材加以体现,新课标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定也是通过教材形式展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课标中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科知识。但是,化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内容安排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无法准确地确定不同章节的课时数量,有些教学活动要展开集中讨论、实验以及探究,可是如果开展这些活动,教师的授课时间就会相应的减少,假如将这些活动去除,教材也就丧失了其应有的参考价值。这样就会出现教师为了应付考试,采取先慢后快的教学方法,这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在学期末会无法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使得他们最终沦为被动接受的角色,无法成为课堂教学主体,这有悖新课标的要求,与新大纲不符。
二、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一)提升备课质量
首先,课前要根据教材寻找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分类,认真研究不同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如何讲授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比如使用什么样的教具、举什么样的例子、采用什么样的点拨形式等,实现备课的不断细化。
在讲述溶液的时候,教师可以拿杯子盛部分水,然后将盐放入其中,向学生提问,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然后再放入糖,询问学生,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溶质是否只有一种?盐和糖都是溶质吗?此外,学生对于溶质质量分数也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教师也需要针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精密的筹划和准备。
其次,设计问题举一反三,从易到难。很多学生反映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点都能理解,但是就是不会做题。其原因在于学生欠缺思维灵活性。在对学困生以及优等生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优等生解题的时候能够根据题干已知条件产生假想,对不同的假想都能进行合理化的推理,如果某种假想思维受到了阻碍,可以马上轉变思维模式。学困生的这种假想通常是单一化的,并且较为缓慢。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有针对性地按照相同问题设置发散性的解答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以及灵活度。
最后,注重实验的作用。备课准备化学实验的时候,需要从实验需要达到的目标、程序、现象以及结果等不同的环节下工夫,为学生预留悬念,使得学生能够在观察以及疑问中得到体验,充分感受化学世界当中的神奇。比如,在讲授第一章内容的时候,教师不着急开展新的课程,而是可以演示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比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神奇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浓厚兴趣,一旦学生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会更加主动而又积极地学习化学。
(二)丰富课堂内容
首先,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合理化地凸显课程重点与核心内容,有效化解难点问题,每节课程都要明确重点,整节课程都要围绕重点展开。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课程重点,提升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关注力度。
其次,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规律以及解题的方法,归纳以及总结知识结构就显得异常重要,所以,选编例题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以及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例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新概念的引入,同时也能够提升对于公式、概念以及定理的充分理解,还能够有效启迪学生思维。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教材例题的关键作用,合理化地增添以及改编课本当中的例题,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再次,给予适量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适量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要按照学生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心理特征,有效设计各种问题。对于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学困生回答,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可以让优生回答,充分调动优生与学困生的积极性。 最后,合理化地使用现代教学方式。现代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一方面可以充分增加課程的容量,另一方面能够减轻教师工作量,使得教师可以将精力集中在课程难点内容的讲解上,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此外,现代化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三)采用探究式活动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多思考和探究,提升化学素养。为了能够全面落实该要求,教师要有效地摒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防止出现一人主导整节课堂的问题。将化学课堂转变为互动的、多向的课堂,发挥学生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此外,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进程中,要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得学生不单单能够掌握化学解题方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学习思路,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实验,而并非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演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最终获得正确结论。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组委派组长领取器材,然后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分工,分别有记录者、观察者以及操作者。分工明确之后,就能够开展实验。实验前,教师需要向学生阐述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注意事项开展实验,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以及危险。学生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巡视,解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待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总结,并在班上集中交流,查看学生获得的结论是否相仿,最后教师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完实验结论以及现象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理解实验中的理论知识以及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通过学生的相互配合以及自主探究,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具体实验,不仅深化了对于知识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充分理解有关知识,获得相对良好的效果,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四)注重课后反思
化学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要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反思以及总结。只有反思、总结,才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获得提升的空间。教师教学反思既能够单独开展也能够在课堂上与所有的学生共同开展,让学生提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然后教师按照实际的情况以及具体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改变。教师反思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能够针对教学不足进行创新与改正,在后续化学教学中提升实践的效率,这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切忌采用保守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按照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按照不同教学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并非一味地按照某种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学本身没有固定的方法,贵在选择合理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才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段丹丹.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2]陈彩云.基于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构与思考[N].发展导报,2017-10-27(033).
[3]陈富国.以信息化教学为平台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53.
[4]石丽.关于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6(15):97-98.
[5]王庆喜.有关高效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139-140.
作者简介:王玉勤,男,汉族,出生于1968年12月,甘肃岷县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多年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