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厚植,守望花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怎么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实现有效创新一直是信息教师教学的重点。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探究,反思与感悟发现创新首先要用兴趣去诱发,并用阶段性成果去巩固,以此激发创新持久动力。其次,创新要思想上激活,行动上激励,做到行思合一,从而发力创新。再次,创新要融合集体智慧,合作探究以实现创想的取长补短。最后,要把创想付诸实践,从而物化创意,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创新。
关键词:创新;激励;实践
一、趣味引领 成果驱动,激发持久动力创新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事物的兴趣与爱好,强烈的兴趣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源源不断地思辨求真,求新求异,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与持续的学习动力。当然,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技巧把学生的兴趣点与关注点嫁接于学习任务之中,使学生可以在潜意识中弱化任务意识,强化兴趣取向,从而使其在兴致盎然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知识内化,夯实创新基础。如通过在课堂中展示电子创意作品、趣味创意程序、科技创意发明等手段,刺激学生感官,活化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兴奋点,让学生在兴趣与好奇的驱使下持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此外,发现任务阶段性的效果呈现,对维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
二、善于观察 敢于想象,激活潜在思维创新
(一)从模仿迁移到类比求异
初期的创新,只是简单的模仿,并把相应的功能或外形做适当的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与其说这是创新的雏形倒不如说这是支架式的学习创新。通过对比作品与参照品的相似处,思考改进方向,升级渠道,更新途徑,最终实现有限的创新。这虽是一种“山寨”创新,萌芽阶段的创新,却是一种比较便捷高效的创新方法。
(二)从单点发散到创意联想
有创意的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想象到与之有关联的事物。如学生在设计声控台灯时,发现可以利用声音传感器实现很多声控功能,如声控温度调节、声控无线充电、声控动力驱动等。此外,除了功能的发散联想,也可以实现主题作品的扩展联想,如可以以智能办公为原点,联想出各种智能办公创新。如红外倒水器、室内植物养护专家、视距感应助手等。可见,由点及面,单点发散的联想思维是学生实现无限创新的内在灵魂。
(三)从创意设计到倒逼想象
许多时候,创新需要学生心中的奇思妙想,而这些丰富的想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学生从现实生活,实际行动,亲身经历中摸索出来、总结出来、提炼出来的。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多给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以实践为契机,梳理知识,整合构思,展开想象,实现创新。
三、倡导猜测 鼓励尝试,激励探究试验创新
创新是要在猜测与验证之间反复推敲,琢磨,从而在失败中积累经验,启迪智慧,从而突破瓶颈实现创想。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投身于真实的实践探究中,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猜测、尝试、分析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反复地推敲与酝酿中孕育新思想,实践新想法。如学生在搭建智能视距助手时,发现超声波传感器总是无法准确测距,由红外传感器控制的继电器也无法精准驱动MP3模块实现语音警告功能。负责此项目的学习小组不断地假设问题原因:超声波传感器问题,红外线传感器问题,线路接错,面板接触不良等。学生一个个地排错,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尝试,在反复的失败与尝试中,学生慢慢地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红外传感器与超声波的相互干扰。虽然,最后学生都已筋疲力尽,却在得失模糊的界线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意志上的磨砺。这样的探究尝试不仅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思辨潜能,也促成了学生思想的成熟与睿智。
四、合作探讨 交流分享,激起灵感火花创新
(一)开放合作的课堂,构筑自由的学习空间
打造开放合作的课堂,搭建创新实践的温室,是激发学生高效创新的必要前提。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探讨,其实是一种知识的交流与想法的交换。通过一次合作学习,一次交流展示,学生的灵感相互激发,思想相互碰撞,智慧相互启迪,创意的火花四溅,喷洒而出。而教师则要守护这些新思维、新想法,把好有效关,指明方向,领好路。
(二)丰富多彩的网络,构筑广阔的交流平台
创新不应故步自封,闭关自守,而是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智慧教育网络无疑给学生的实践创新搭建了一个广阔无垠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创意作品搬到智慧教育平台上去晒一晒,亮一亮,让区域外的同学和老师来评一评,说一说。把点赞当成鼓励,把建议当作情谊,从交流与分享中吸纳建设性的意见来充实与补充自己的创想。
(三)形式多样的活动,构筑灵动的学习模式
创新也需要竞争来促进与推动。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大赛,制作创意比赛等活动。一来可以让学生开拓眼界,扩宽思路,感受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的创新,二来可以以赛促学,让学生通过参与创新比赛来积累创新经验,同时也可以在比赛中实现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既锻炼了能力,又增长了见识。
五、勤于动手 勇于实践,激显构思物化创新
实践创作的过程本身也是创意构思物化落实的过程,更是创新想象的延伸与深入。有了好的想法不算是创新,有了好的构思也不算是创新,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把想法融入行动,把行动变成实效,这样的创新才有价值,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学习,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创意通过实践试着表达出来,展示出来,让学生意识到在真理与实践,构思与行动,想法与现实间其实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要跨越这条鸿沟,翻过这条藩篱,既需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也需要精益求精的实干精神、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朱广萍.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因素[J].中国信息技术课,2013(4):34.
[2]王爱胜.信息技术课堂创新的基础要素[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