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课堂不再只是传播知识的场所,它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乐学品质,搭建平台,培养学生自信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品质;德育素材;激励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过:“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
一、重视师生情感培养,内化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指出:“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作为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的例题教学中,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板书展示,教师再及时激励。在经过多次实际操作后,很多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提问及给出自己思考的入手点,并进行正确的板书展示。如果能个别辅导,融情于教学中,学生的感触就会更加深刻,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就更具有持久性、深入性和主动性,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就表明情感教学的激励功能对数学教育有不可忽视的功效,师生情感的良好培养,内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意志。
二、为学生构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活动机会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教师,要更多地满足学生这种心灵深处的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我、发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去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和自由创造,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尽情地张扬。
1.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一位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他们渐渐地对辅导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和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学生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2.让学生交流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交流活动能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群体生活,与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心理品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学习的感受,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3.巧设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数学教学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思维开放等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等级,然后逐级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4.让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如果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较多的动手机会,就能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取新知的兴奋与喜悦,激发他们渴望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操作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了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猜想到证实,从失败到成功,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決问题,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愉悦,从而激起了他们勇于探索真理的意念和力量。
三、善用激励手段,增强向上、向善的心理意识
从教师在学生面前实施激励性的暗示与认可的那一刻起,就已在学生身上种下了一颗向上、向善的种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适时适度地使用好激励和暗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如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要善于使用赏识、赞赏、鼓励,当学生表现出色时要充满激情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当他们失败时,要张开有力的臂膀给予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面对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用积极向上的做事态度、善良谦卑的做人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时刻给学生注入正能量,让学生认可自己,相信自己,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教师可积极参与学生实践活动,如数学游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数学游戏中鼓励学生,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四、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发展存在着差异,教师就要以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使他们有信心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此外,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既能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也能使学困生吃得了,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增强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
五、巧设练习,增强学生勇于进取的心理意识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获得成功必备的素质。如今一些小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在学习上养成了怕麻烦、怕动脑的坏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数学学科逻辑性、严谨性强的学科特点,采用设难障碍法、竞赛提高法、条件限制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如可以设计一题多解、趣味数学的练习,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激励评价,引导学生多思,克服怕动脑的心理意识。又如经常开展一些定时定量的竞赛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自我,磨炼自我,超越自我,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培养坚强的意志、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教师要爱岗敬业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自我修养、语言表达、人格魅力、耐心与责任心等优秀品质,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有充分的耐心,积极主动地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成绩。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对自己的教学学会反思,发现不足的地方应及时改正。
六、注重教师品质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而且要求教师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改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为达到此目的,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增强对学生教育的耐心。对教师的高要求也正是对教学质量高要求的体现。传统理念下,只以学生成绩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使得教师将工作重心都转到了提高学生成绩上,而忽视了自身心理品质的培养。很多教师对于成绩较差或是难以教导的学生选择了放弃,没有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职称评价制度,以此激发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去培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就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跃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分析[J].速读(下旬),2018,(12).
[2] 王优云. 改变评价方式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J].中国科技信息, 2013,(04) .
[3] 毛鸿翔等编著.数学学习心理学[M].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4]陈婷婷.以素养为本 促全面发展——浅谈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24).
[5]李蔚,祖晶著.课堂教学心理学[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责任编辑 史玉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4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