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古镇资源 彰显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德育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美玉
摘 要: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开宗明义指出“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当前中小学德育因为缺乏德育实践导致知行脱离、内容单薄、照搬教材、空洞说教等种种弊端。作者提出,应当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德育行为能力为重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育人价值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乃教育首要任务。课程育人是德育的根本途径。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开宗明义指出“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为主要育人方式的课程。这类課程在培育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有效克服当前德育知行脱离、内容单薄、照搬教材、空洞说教等种种弊端,是将“喋喋不休的说教德育”转移到实然状态上最好的课程载体。
武平县中山中心学校坐落在“千年文化百姓古镇”之中——这里的城门遗迹、千年古井、千年古桥、千年古塔、千米老街、宫廷花灯、姓氏对联、语言孤岛、传统汉剧、民俗风情、名人艺人……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都是古镇人在世世代代的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是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加固道德成长的绝好教材。2016年8月我校成功申报了《挖掘古镇文化资源,提高德育实效行动研究》的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示范项目,2017年8月被确定为中小学德育建设“百优”示范项目。此项目的研究旨在走“依托课程,活动育人”之路,使德育回归生活。
一、确定主题,挖掘古镇资源蕴含的德育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能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德育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特长和认知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活动主题,为每一个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创造机会。
在活动准备阶段,学生围绕“生于古镇,你想探究古镇的什么?”这一问题各抒己见:“我想游览古镇”“我想探究古镇历史”“我想品尝制作古镇小吃”“我想读古镇故事”“我想动手制作古镇宫灯”“我想为古镇做一次美容”……我们根据孩子们兴趣所需,确定了“古镇新旧貌”“古镇历史”“古镇美食”“古镇民俗风情”“古镇非遗”等探究主题。老师们通过分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交流等形式对每个探究主题所蕴含的德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看古镇新旧貌增进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生态的意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乡的愿望;读古镇历史可以学习那些仁人志士的感人事迹与精神品质,为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不竭动力;古镇故事中蕴含着孝慈仁爱、勤劳朴实、廉耻礼义、吃苦尽责、和合安乐、勤奋励志等伦理品行,对学生学习做人、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古镇美食中感受家乡独特的美食文化,感悟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学生孝亲敬长、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怀;从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引导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激发学生保护、乐于传承非物质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亲身实践,体验古镇资源丰富的德育内涵
“道德的根本是实践。”实践活动是学生道德形成、道德发展的根源和动力。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不以系统的德育知识的灌输为基础,它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通过“考察”“服务”“实验”“设计”“创作”等一系列实践体验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去判断正误、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在《挖掘古镇文化资源,提高德育实效行动研究》这个项目研究中,我们是这样开展实践活动的:
(一) 第一阶段“感受古镇”
虽说本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古镇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参差不齐甚至不了解。我们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古镇的相关专题报道,如《客从何处来》第18集——武平中山《百姓古镇》、福建综合频道《发现档案“百姓镇”武平中山镇》、纪录片《中山百家姓》等;阅读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如《记取远去的家园:中国古村落15中山古镇》、《千年武所,聆听中山》、《中山古镇,风情诱惑几何》等;同时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与孩子们开展“古镇亲子游”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广泛接触古镇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机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学习、实践,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既具开放性又具实践性,从而感受家乡的美,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二) 第二阶段“考察古镇”
在第一阶段“感受古镇”的情感铺垫下,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调查走访、实地考察等分组探究活动,每个实践主题我们都按“选择主题——制订计划——实践活动——总结汇报——拓展提升——体验服务”六环德育教育步骤实施。如:“古镇美食组”通过“寻美食、知美食、做美食”等活动形式,认识家乡的美食形、色、味,不仅介绍了家乡美食的特点,而且讲述了美食形成的故事背景,为家乡美食精心设计广告,大力宣传家乡美食。孩子们感受了家乡独特的美食文化内涵,感受了制作美食劳动过程的快乐,感悟了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再如:“古镇新旧貌——走进古镇的桥”这一研究小组的同学通过“识桥”“研桥”“摄桥”“画桥”“写桥”“设计桥”等系列实践活动,懂得了古镇的每一座桥都在告诫我们:要施桥结路,乐善好施,才会家族兴旺,子嗣绵延。通过六环德育教育步骤,既锻炼孩子们的各种实践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真正做到实践德育。
(三) 第三阶段“建设古镇”
通过“考察古镇”的活动,学生对家乡的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如何解决古镇目前面临的环境卫生问题,如何保持古镇的原始风貌、名胜古迹,如何保护传承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开发古镇的旅游事业……这些都成了学生主动探求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设想,反复探讨修正方案,付诸行动实践操作,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展示评价,内化古镇资源丰富的德育内涵
道德认知只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行动准则,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反思与建构是价值内化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通过展示评价促进反思与建构。学生将自己的活动过程、结果及体验与同学、老师、家长或社会人士交流分享,展示出来的“表现”既有通过反思与建构已经形成的成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即时、动态的反思和建构,最终达到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效果。
如:“古镇故事传说”组的同学通过展示自编自演小品、相声、情境剧等,发表实践感言:
生1:我从《谢进士搭台还债》这个故事中,明白了做人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谢裕楷一样讲诚信,上次我借了同桌的橡皮擦,都没有及时归还。
生2:我演了《长安岽的传说》明白了做人要清正廉洁,贪得无厌终究没有好下场。
生3:故事《危氏牌坊的来历》中危守志虽家境贫寒,却能立志奋发求学,光宗耀祖,而我们现在生活幸福,每天还有这么多同学连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叫苦叫累,不知道好好珍惜,发奋学习,真是不应该呀。……
又如:古镇特产(美食)组同学在成果交流汇报会上是这样说活动感言的:
生1:爸爸媽妈每天做饭做菜是多么不容易,真是太辛苦了,以后我要为爸爸妈妈分担一点家务。
生2:原来下厨这么不容易,每一道工序都烦琐,一不小美食就做不好。
生3:看着自己做的美食,我感觉劳动真快乐!
生4: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感受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正是在这样的交流展示评价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
在两年多来的课程实践中,我校借助“百姓镇”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充分利用、挖掘、整合古镇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了“百家姓氏探究”“军家话探究”“汉剧传唱”和“宫灯制作”等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德育课程新模式。《挖掘古镇文化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行动研究》是一个完全有别于以往其他德育方法的德育新策略。这一策略,使学生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改变德育与活动脱节、德育与家庭及社会脱节的现状,让德育之花真正在孩子们心灵深处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袁金艳.探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观察,2017(20).
[2]闫闯,郑航.小学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为文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5(10).
作者简介:
林美玉,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山中心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0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