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生心理情趣变化的小学语文情趣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玉和

  【摘  要】从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趣调查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情趣会呈现下降趋势。这种情趣变化,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较大关系。引领小学生走进语文,必然需要激发语文学习情趣。基于此,教师应从情趣教学创新入手,搭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情境,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情趣;情趣教学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好奇,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趣变淡了。是什么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是什么滋生了学生的厌学行为?为了客观了解小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心理情趣的变化现状,我们通过调查,从学生、教师、文本等方面梳理情趣因素,探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从情趣教学实践中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
   一、学生对语文学习心理情趣的变化趋向
   据调查发现,在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变化趋向中,一年级“很感兴趣”占到73.48%,而到了六年级,却下降为35.82%;相反,在一年级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占到0.99%,而到六年级,却提升至3.48%。可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出现下降趋势,而“兴趣不足”是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从教学方式调查中发现,“最喜欢的语文课堂学习方式是和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占到55%,而“听老师讲课”的仅占25%。说明小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如果被动学习,则降低学习兴趣。在“认为语文课很枯燥的原因”调查中,“老师很严厉”占到38%,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氛围中,缺失应有的师生互动,教学形式单一,讲解多活动少,使得课堂吸引力不足。分析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情感的变化来看,从一年级“很喜欢语文”的75.14%,下降到六年级25.87%,需要注意的是,在六年级,“不喜欢语文课”的占到2.99%,“讨厌语文课”的占到2.96%,两者加起来达到5.95%。这一情感变化,更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年级升高,对语文学习兴趣变淡的问题?在“喜欢语文课的原因”调查中,认为“教师讲的很有趣”占比最高,说明语文教师要强调课堂教法的创新,突出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增进师生互动,提高语文学习的吸引力。否则,将教学作为任务来应付,很难赢得学生的认同,更难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良好学习情感。当然,在“不喜欢语文的原因”中,有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太难,没有信心”,占到24.92%;有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占到22.66%;有学生认为“语文课太枯燥”,占到8.24%;有学生认为“教师讲的听不懂”,占到1.31%;有学生认为“教师不关心学生,与教师关系不好”,占到0.93%。
   二、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情趣的影响
   分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情趣的变化,再从教师视角来看,哪些方面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趣?在问卷調查中,从三方面来梳理。一是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在“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师类型”中,幽默风趣型占比最高,达到66.58%,很多班级学生对“幽默风趣”的教学艺术好感度高,说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注语文知识的讲解,更要提高自身的情商,提升语文情趣素养,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期待。从问卷中发现,“知识由教师教还是自己学”,有45.8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的由教师指导,自己会学的应该由自己学”,还有10.94%的学生认为“应该由自己学”,选择“教师教”的学生仅占39.74%。说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高,也迫切希望能够在课堂上自己学习,教师应放手学生、放手课堂,为学生自学营造良好的条件。在“学生喜欢哪种语文教法”中,有36.5%的学生选择“和教师、同学通过讨论学习”,有8.25%的学生选择“自学”,有8.63%的学生选择“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仅有23.75%的学生选择“听教师讲”。说明语文教师应该变革课堂教法,多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是对教师评价方式的选择。在“喜欢哪种课堂评价方式”中,有42.05%的学生认为“多角度评价,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占比最高,说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有较高要求,教师要转变课堂评价方式,强调启发式、引导式评价。对于单纯的“对”或“错”的评价,仅有12.56%的学生选择,有19.83%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采用赞扬的方式评价”,还有9.23%的学生认为“教师要耐心鼓励”。说明教师在课堂评价上,更应该结合学生学情,融入多样化的评价与激励。
   三、文本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情趣的影响
   面对学生对语文课学习情趣的下降趋势,与所教的语文文本是否有关系?在问卷中,“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课文”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选择“童话寓言故事”的占到44.42%;选择“科普想象类课文”的占到18.13%。可见,在小学生所喜欢的语文课中,体现丰富情景故事的寓言、童话、科普文本更受欢迎,与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密切有关。另外,在“古典诗歌”调研中,有16.17%的学生喜欢诗歌,有11.83%的学生喜欢写人记事性课文。诗歌朗读易学易记易背,对儿童具有较强吸引力。由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文学读物时,应着重向诗歌、寓言、故事类文本倾斜,不能盲目推荐纯文学类文本,偏离学生的学习期待。在“什么课是最吸引人的”调查中,选择“生动故事情节”的占比30.77%;选择“图文并茂”的占比22.39%;选择“科幻”的占比19.22%。小学生之所以喜欢这类文本,与其年龄小、认知水平偏低、好奇心强、爱想象的天性有关。教师在选择阅读文本时,也应适当契合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阅读参与性。另外,不同年级学生对“图文并茂”的选择呈一定趋向,一年级学生占比41.44%,六年级仅为18.41,而对于“哲理性文本”,一年级占比11.6%,六年级占比30.35%。说明小学生从小到大,其语文思维逐渐由形象思维转向逻辑思维。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变化,对阅读文本进行灵活、动态的调整,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会深思。在“小学生不喜欢的语文课”中,有26.83%的学生不喜欢习作课;有22.82%的学生不喜欢口语交际课,有18.63%的学生不喜欢复习课。小学生面对习作课,往往感到无从下笔,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多练笔,培养写作兴趣。对于口语交际课,说明学生不善表达,语文教师要探析学生“惧怕”口语表达的原因,创新口语交际课教学途径。对于复习课,教师要反思复习方式,不能以背诵、默写为主,而是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实际需要,优化复习课教学方式。
   四、以情趣教学来化解学生对语文的心理抵触
   通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趣变化的调研与分析,小学生之所以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递减,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语文文本的选择与推荐,以及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活不足有关。为此,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需要从四方面进行。一是注重情趣教学,激活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智成长特点,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目标上,关注对学生兴趣、学习情感的培养,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在学生遇到学习难题时,要适当降低坡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二是转变重讲解轻自主的教学模式,积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高,教师要主动放手,少些讲解,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学习。三是打造情趣化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中感悟语文,体会语文的魅力。变革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文情感的激活,以学习兴趣为引领,积极探寻语文课堂的趣味点。如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语文,让学生从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无穷趣味,从而产生语文学习的情感共振。四是强调语文教师“幽默风趣型”的培养。教师要从自我做起,提高自身教学艺术,特别是要打造民主课堂,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加强教学修炼,从课堂氛围营造,自我形象塑造,课堂智慧打造上,做一位情趣高雅的教师。
   总之,情趣教育符合现代教育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基于学生心理情趣变化的小学语文情趣教学更会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参考文献】
   [1]慕春燕.浅谈情趣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1):110
   [2]李春艳.小学语文情趣化教学的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3]韩光荣.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数学情趣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3,19(05):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