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洪顺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和获得,而实验作为小学科学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方法研究; 有效性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078-001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1.重个体轻集体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实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通过基础的实验操作,对科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原理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小学生因为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有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实验步骤,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在教师一步步的示范和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一旦教师出现了重个体轻集体的思想,就容易降低那些实验操作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也就导致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太理想。
  2.重视科学结论,轻视实验异常现象
   在科学实验当中,实验结果有时候会受到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一些偏离的情况,而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异常。例如在自动笔芯的导电实验中,一些较粗的自动笔芯导电现象就会非常明显,而像一些比较细的自动笔芯就会受到电阻影响而不容易导电。或者在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中,我们把烧瓶装满液体再放入热水后,水柱中的液面有时就会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现象等等,这些简单的实验也会经常发生一些异常的现象。然而面对这些比较容易解释的现象,有些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认为结论对了就可以了。
  二、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明确科学实验的目的
   科学实验并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进行的,它需要操作者按照基本要求去严谨地完成好每一个实验步骤,这样才能在实验过程中更好地发现规律和理解规律,最终有效地掌握科学规律。因此,在科学实验活动开展以前,教师需要明确好本节课的实验目的,这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举个例子,在小学的科学教材中有很多都是和空气有关的实验,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明确好实验目的以后再围绕着实验目的去设计实验环节和实验内容,例如把吹大的塑料钉个洞放入水中使之冒出小泡的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空气的存在性,而教师还需要让学生透过实验的表面现象去发现一些深入的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趣味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实验探究积极性
   有趣的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一上课就能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产生想要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的思维模式才会变得更加活跃,且学习效果也会比较好。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心理特点去设计导入环节,以便于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举个例子,教师在带领学生做观察霉菌的科學实验时,就不要一上来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利用显微镜做一个实验,要用到的实验器主要有显微镜、盖玻片、滴管等等,如果教师直接开门见山的告诉学生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就会瞬间全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有一个宝贝神通广大,再小的细菌它都能看到。有了它细菌无处可逃,化验实验都需要它(打一个科学仪器)。教师通过这样的一个话题引入,学生就会把重点都集中在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上面,当学生清楚了解到显微镜的使用方式以后,就会认真进行霉菌物的观察,这样的实验过程就会变得既有趣又有序,为打造高效科学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教师做好实验示范,让学生清晰可辨
   在日常的科学实验演示当中,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依据,正因为教师的实验操作起到了绝对的示范性作用,所以教师自身就要严格按照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去规范操作实验步骤,也要保证每一个实验现象都能够清晰明显,操作速度也要放慢一些,尽可能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解浮沉实验时就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的材料,如把白纸、金属、塑料、木头这些材料准备好以后,教师可以先把一件物体轻轻放入水中央以后再松开手,每种物体连续操作三次以后让学生观察其变化,并用箭头表示物体的浮沉程度。当教师示范完以后再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最后总结出规律。
  4.教师做好实验指导工作
   在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中,虽然实验主要是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观察探究为辅,但是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在他们实验操作过程中做好组织工作和引导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实验任务。在实验正式开始以前,教师需要把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都给学生讲清楚,自己做好示范以后再让他们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如果学生在操作上发生了错误,教师在纠正错误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学生在做液体测量实验时结果出现了偏差,这是因为他们在对量筒液体进行测量时没有把量筒放平,或者视线没有和量筒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的状态等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清操作要领以后再重新进行实验。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实时观察学生的实验反应,如果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或者动手能力很薄弱,教师可以再对他们进行单独的指点,实验教学结束以后还要及时组织学生对科学现象和实验结论进行探讨和总结,多鼓励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然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要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做好思考总结工作,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最终提高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曹爱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2]王云丽,程辉.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Z1)
  [3]王俊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4(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