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古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传统道德思想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心贵

  21世纪以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课堂也深化课程改革,重视道德教育,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古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古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中古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传统道德思想的必要性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古文教学内容大都来自于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典籍,许多名篇里面都包含着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精神,在受到文化的不断熏陶以后,对学生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烛之武退秦师》讲述了一个忠勇爱国的老人家烛之武,在晋侯、秦伯围郑之时,国家陷于危难之地,郑伯需要烛之武出面去见秦伯给国家解围,烛之武将早年不受重用的委屈与恩怨统统放下,以国家为重,以大局为重,这种义无反顾的爱国主义精神令所有人为之感动。“仁义”是儒家的传统思想文化,我国古代仁义治国的理念影响深远。提到“仁义”就一定会与“民本思想”联系到一起,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主要思想是孝敬老人、侍奉长辈,也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民本思想与爱民理念。“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里孟子将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作为“民本思想”是否实现的标准。
   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更应该关注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中,青少年是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我们都懂得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阅读古文是了解文化的最有效的方式,挖掘古文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道德思想,可以逐渐改善人类社会人文情怀的缺失现象。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通过古文学习与浸染,培养深沉而朴实的传统道德思想,对于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得不承认我们进入了一个物质条件足够富足的时代,但是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满目疮痍的一面。近几年女大学生遇害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这个利益熏心的社会里,很多人不仅丧失了思想道德的底线,也突破了法律的底线。要想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就需要良好的思想文化来洗礼。所以,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思想,让孩子们在年少阶段就形成良好的品行,对于日后社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思想,是应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与文化危机的有利手段,通过人文情怀来滋润内心世界,让传统文化来改变生活,构建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
   二、在古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传统道德思想的策略
   要想在语文古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而要从历史角度与现代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历史的经典佳作,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
   1.养成良好的学风。古文教学的成败与学风的优劣具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要是形成良好的学风,即使古文学习的道路上充满困难,他们也会不畏困难、迎难而上,体会成功的快乐。所以,高中教师要想通过古文教学培养学生传统道德思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
   (1)注重熏陶与启发。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思想教育不同于政治课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更加侧重外在的讲解,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具有形象、生动与情感性,不是简单的说教与贴标签。所以,古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利用古诗文的内涵一点一滴的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道德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内心去认可古文对道德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古文学习的积极性。
   (2)言传身教、知行合一。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則,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身心的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青少年由于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不深,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接受一些错误的观点。所以,教师在进行古文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要对自身的德行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耐心、细心、责任心,还要注意知行合一。教师是帮助学生个人成长的榜样,也是学生了解人生真善美的一面镜子,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用自己崇高的人性来教育孩子,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说服力与感召力,让学生明白学习传统思想道德要做到知行合一,助力班级学风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营造和谐的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会帮助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为了营造良好的的古文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首先,教师要尊重并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尊重我们的学生,可以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去对待他们,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教育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学习中的感受程度有很大不同,身为教师要接纳学生的正面的与负面的情绪,认同他们的感受。最后,教师要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当学生有任何学习或者思想上的困惑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丰富教学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要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思想灌输到孩子的内心,就要不断丰富古文课堂的教学手段。
   (1)主题比较式教学。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内在的联系性,虽然我们要将这种关系充分的考虑和应用,但是又不能受到单元内容的束缚,要发散思维,解放思想,这样古文教学的总体意义才会达到最大化。比如,关于“爱国主义”与“忠孝节义”的古文,分别有《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陈情表》,但是这几篇文章在课本中分别编排在不同的教材与不同的单元之中,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考虑他们之间的联系。虽然表达的都是“爱国主义与忠孝节义”的教育主题,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文章细节的对比,通过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对比推敲,体会每篇文章主题内涵间的异同,更好地领悟历史经典,从而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思想。    (2)专题探究式教学。现在的课本安排提倡专题探究式教学,每个单元有固定的专题,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作出适当的拓展,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比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文中有项羽、刘邦、张良、樊哙等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可以将这篇课文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与《张衡传》一起做一个人物专题的探究课程,这些人物形象都显现出“包容、无私、自强不息”的人文情怀,在教学时将这几篇课文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古代的人文精神,培养传统道德思想。
   (3)读写结合式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不仅包含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包含写作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多读、多写,才会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高中古文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些文章给学生写作提供了写作素材。比如《赤壁賦》的作者苏轼,给世人呈现了超然于物外的出世精神,教会人们要拥有洒脱豪迈的情怀,从过去的坎坷与不幸中走出来,生活才能够向前看。《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虽然表面上似乎充满着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但是却暗含着他对生命的热爱、人生的追求。这些历史人物在面临生活的不如意之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生活,再次找到人生的希望。学生受到这些古文的启发,将传统文化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对传统道德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4)联系实际式教学。古文教学中传统道德思想的培养也考虑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高中生日常都是与同学们一同学习与生活,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面对人际关系的问题,教师应当将传统道德中人与人相处的准则作细致的讲解。如“恭、宽、信、敏、惠”中的“宽”,孔子认为“宽则得众”,又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然就不会有人怨恨你。此外,孔子还主张“犯而不校”“不念旧恶”,则“怨是用希”。不要执拗过去的恩怨,别人也会放下对你的仇怨。这些传统的道德准则对于学生间的相处是很有帮助的。
   3.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学生也要有评价教师的权利,在双方的反馈评价中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对于古文课堂的评价:一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要做到有礼、有节;二是要根据学生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三是教师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最后要掌握好评价的时机,将评价效果发挥到最大。另外,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要秉着两个重要的原则,指出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要勇于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学生传统道德思想为目标进行古文课堂教学改革。
   高中时期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语文古文教学在传播传统文化、培养道德思想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教师要结合古文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浩兴,黄晓琳.对中学文言文教学与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思考[J].文教自资料:39-40.
   [2]邢爱玲.高中语文古文教学与学生传统道德思想的培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