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学习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其应用广范,在合理构建后通过课堂教师展示和指导,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也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自主构建中更加可以拓展思维,所以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是学生奠定基础自我发展的高效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自主学习、拓展思维
一、思维导图的教学和合理构建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導图。它是新社会要求下顺势产生的一个新的学习方式,应用在各个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的学科,而传统教学过多关注分数、以灌溉式教育为主,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能得到的仅仅是有限的知识。思维导图的构建是其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有效地构建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事半功倍。
二、应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接受能力比单纯的文字和数字的接受能力更多,思维导图也能增加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跳出一定的局限,化被动为主动。思维导图同样是一种兴趣教学,活跃了课堂一直沉闷的气氛,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它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归纳课堂知识和重点,避免一直跟着教师学习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什么的不足。
它具有十分强的操作性,尤其在数学教学应用中,运用知识点串接,并接等多种方式将一系列知识有规律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由教师示范如何总结归纳知识点,引发学生思考,并布置一定的做思维导图的作业由学生完成。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在不断地自我思考与反思过程中,收获的是其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进步,训练的是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总结章节知识,首先是引入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然后是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特点。做出大框架思维导图,再在每一个概念下具体补充。学习第一小节的平行于垂直其实也为第二节知识做了铺垫。教师通过讲解与画图,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完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预习并总结下一章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思维导图作为作业。
三、应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章节知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各个章节知识间小节的知识点是联系十分紧密的,然而通过教师对知识点一个一个地进行解析后,学生会感到十分的迷茫与不知所措,更不用说实际解题和应用。所以教师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对知识做出思维导图,先做出总框架,再将每个具体知识点补充,让课堂知识通过一张图紧密结合在一起,相比较传统复习要更容易让学生复习到内容,并且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领悟和提升。这就大大提升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课堂效率。
在课堂整体知识总复习时,应用思维导图。期末复习是期末前的一个重要过程,由于知识的繁多,教师在进行期末复习时都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运用思维导图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对每一章的知识进行逻辑性的汇总和连接,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运用课堂,完成较好的总和总结。
四、应用思维导图高效总结、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学科需要的思维是发散的,创新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发散性思维的人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来到课堂,将发散性思维方式融入导图中,融入创新理念,让学生有思维规律地完成对知识的一次总括。它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调动人体大脑的自身思维规律,充分运用自身的记忆,想象等多种能力,让不易描述的思维过程生动地呈现,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突破原有的固定化思维。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圆”的一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开始前对此列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本章学习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是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也会更加有自己的思维想法和创新能力。对于“圆”的学习,分为四个板块,圆的认识,周长,面积和扇形。在具体的每个板块中有具体的新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将本章节内容总括展示后,学生在学习时会更加轻松。
在学习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重新列出一张思维导图,让其在自主总结中,发展自己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鼓励从而更加有信心,拓展了自身的思维。
五、结语
合理有效地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更加明了,也增加了拓展思维的机会和能力。教师在增加一定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可以培养出更加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魏巍.完善认知结构 提升数学素养——探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3):97.
[2]王治军.运用思维导图使小学数学复习课更高效[J].学周刊,2019(24):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7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