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托资源教室开展3~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茗 余森森

  【摘要】幼儿园资源教室建设有明确的要求。依托资源教室开展3~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包括筛选、计划、训练、评估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在实践中循环往复实施。幼儿园应当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科学干预,从而促进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更好发展。
  【关键词】感觉统合;资源教室;感觉统合训练;3~6岁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05-0025-05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珍·爱瑞斯(A. J. Aryes)于1972年首先系统提出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的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的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工作,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1〕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简称SID)则是指个体的某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或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的信息组织与整合不协调,导致信息统合过程发生异常,出现对刺激不敏感或过分敏感、行为顾此失彼等现象。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儿童出生情况、气质类型、身体状况等,都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有关。〔2〕感觉统合失调具体表现为本体觉、前庭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的功能障碍。例如,本体觉失调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等;前庭觉失调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方向感差等;触觉失调表现为喜欢吮手指或啃指甲,情绪不稳定,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许多学者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提升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阅读和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其学业成绩。〔3〕这是因为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大脑可以有效地对外界信息进行整合,增强神经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大脑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自身肢体的控制能力。〔4〕黄悦勤等人通过纵向研究发现,3~6岁是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的最佳时期,适当的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5〕因此,幼儿园可以尝试依托资源教室(resource room)开展3~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资源教室建设要求
  资源教室是指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并配有专业资源教师。〔6〕在幼儿园里,资源教室不是一间专门的活动室,而是指开辟一个包括办公区、接待区、感觉统合训练区、阅读区等的个别化教育场所。幼儿园资源教室配有专职或兼职的资源教师,配备多种图书、学具、教具、感觉统合器材等设备,可以根据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发展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从而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大部分时间在班級里过集体生活,小部分时间在资源教室接受个性化感觉统合训练,从而促进儿童更好发展。幼儿园资源教室是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随班就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随班就读教育安置工作越来越重视,花大力气支持幼儿园资源教室建设。这为幼儿园依托资源教室开展3~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创造了条件。
  幼儿园资源教室需要根据要求配备感觉统合训练室(包括室内和户外感觉统合训练区)、图书室、美工室、建构室等。一般来说,幼儿园都有美工室、图书室、建构室等区域。因此,资源教室的建设重点是感觉统合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通常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7〕一般需要购置本体觉、前庭觉、触觉的训练器材(见下表)。这是因为幼儿园资源教室开展的感觉统合训练一般针对本体觉、前庭觉、触觉三类内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感官训练需要特殊的器材和更专业的指导,更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训练。
  幼儿园资源教室通常具备三种功能。一是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的资源、培训、咨询等支持性服务。二是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个案管理、鉴别诊断、制订和实施个别化训练计划等服务。三是为家长提供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8〕幼儿园资源教室要发挥良好的作用,需要有两方面的保障。一是硬件设备达标,包括器材配备齐全、场地到位等,方便实施个别化训练计划。二是人员符合要求。感觉统合训练和普通儿童的运动技能训练不太一样。感觉统合训练是为了促进儿童神经系统进一步发育完善和成熟,从而使得各种感觉功能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完成一系列的理论培训和感觉统合实操培训才能成为幼儿园资源教师。理论培训主要是请特殊教育专家作专题系列讲座,参加各类随班就读培训等,旨在了解资源教室的工作方式,了解本体觉、前庭觉、触觉失调的具体表现等。实操培训是指学习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使用方法、训练功能、指导语言等。资源教师应当具备结合幼儿园实际和儿童需要实施个别化感觉统合训练的能力。
  应当明确一点,幼儿园教师不是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幼儿园资源教室也不是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而只是提供一些适宜的辅助性支持服务,为3~6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提供感觉统合训练,因此切忌大包大揽,以免耽误有其他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接受专业早期干预。
  二、感觉统合训练流程
  幼儿园依托资源教室开展3~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有一套专门的流程,包括筛选、计划、训练、评估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在实践中循环往复实施。
  (一)筛选
  1.测查评估
  目前通常采用由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修订的《SI能力发展评估量表》进行测查。量表主要针对触觉过度防御、前庭失衡、本体觉失调等进行评估。总分40分为正常,30~39分为轻度失调,20~29分为中度失调,19分以下为重度失调。〔9,10〕
  考虑到小班儿童刚入园需要3个月至半年的适应期,故对小班儿童的测查应当在儿童入园半年后进行,对其他年龄段儿童则没有测查时间限制。测查通常在学期初进行。量表由主班教师和儿童家长参照日常对儿童的观察分别填写。观察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穿脱衣服、吃饭、走路、看书、画画、游戏及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教师重点填写儿童在集体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家长重点填写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资源教师结合两方的量表成绩确定儿童的平均得分,用于评估儿童的感觉统合水平。   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借助设备或有关标准对儿童发展情况进行测查。例如,要求儿童在规定时间内单腿直立、闭目直立,或模仿教师的动作等。专业人士的测查结果也是有效的评估依据之一。
  2.五方会谈
  测查评估后,教师需要为评分确实存在问题的儿童组织由特殊教育专家、儿童家长、主班教师、资源教师和幼儿园分管领导参加的五方会谈。会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全面了解儿童的情况。由儿童家长介绍儿童的家庭、出生、成长等情况,包括儿童母亲从怀孕到生产的身体情况、期间服药或其他特别情况;出生是否足月、顺产还是剖宫产、出生体重、是否母乳喂养;会坐、爬、走、跑的时间,平时喜欢什么玩具,主要抚养人是谁,抚养人的具体情况等。
  二是分析测评结果。特殊教育专家分析解读儿童在本体觉、前庭觉、触觉方面的问题。例如,语言含糊的儿童往往伴随咀嚼困难,因为舌头的灵活性不足,属于本体觉和触觉问题;以跑代步是由于前庭觉和神经生理发育不平衡引起的;不许别人碰触身体是触觉过度灵敏造成的;特别好动和前庭觉功能失衡有关,等等。
  三是选择干预措施。对轻度失调的儿童,由儿童家长在家进行适度的感觉统合训练。资源教师负责向家长解说感觉统合训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对中、重度失调的儿童,则建议其参加资源教室的感觉统合训练,同时在家开展辅助训练。
  3.个案管理
  每个参与资源教室感觉统合训练的儿童都有一个独立存放的资料袋,用于收纳与儿童有关的测查、会议、训练等资料,包括观察分析资料、量表测查资料、五方会谈记录、训练实况记录等。资源教师负责收集和管理相关个案资料,注重资料完整性,注重保护儿童隐私。个案资料不得随意泄露。
  (二)计划
  1.计划要素
  个性化训练计划包含训练目标、对象分析、训练项目、难点预设、家训安排等内容。训练目标是共同的,即通过个性化感觉统合训练,促使儿童在本体觉、前庭觉、触觉方面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对象分析是指根据儿童的特点,分析儿童的运动技能、运动量、体能承受范围以及配合程度。训练项目的选择和安排要注意两点。一是需要根据前期测评结果和对象分析结果,选择儿童当前有能力完成的和必要的训练项目。二是项目要有趣味性。单选一个项目进行训练,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让儿童觉得枯燥无味,影响训练效果。因此,训练项目需要将前庭觉和触觉训练,或者前庭觉和本体觉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增加项目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吸引儿童积极参与。难点预设有助于保证训练效果。训练难点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坡度,循序渐进。家训安排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配合进行训练,有助于保证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因为儿童家庭往往缺少器械,所以家训安排应当结合家庭具体情况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例如,可以利用小区花坛练习骤起骤停,利用被子、席子包裹儿童进行触觉训练等。
  2.计划编制
  资源教师结合儿童的具体特点、训练目标等,按照训练时间、具体项目、训练量以及强度来编制训练计划,交由特殊教育专家审议。专家针对计划的可行性、训练项目的顺序安排、训练量是否符合幼儿水平等提出修改建议。资源教师根据专家建议修改后,最终确定每个儿童的个别化训练计划。
  训练时间包括两方面。一是每天或每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时间。二是每个项目的训练时间。例如,吊篮训练每次需要5分钟或者10分钟。训练时长是根据儿童测评结果是中度失调还是重度失调决定的。因为吊篮训练对儿童前庭觉的冲击程度较大,特别敏感的儿童旋转2圈就可能呕吐,而这方面感觉迟钝的儿童可能连续转5分钟才会感到头晕。
  具体项目是指利用器械进行训练的项目。可以是单一项目,也可以是组合项目。可以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灵活组合。
  合适的训练量有助于保证训练效果。教师应当根据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决定训练量,同时还要考虑训练强度和难度等。
  (三)训练
  1.训练组织
  资源教师首先需要确定参加训练的儿童人数和教师人数,确保儿童能够进行一对一训练,并确保相应训练场地和器材。教师需要考虑器械特点和安全训练的要求,合理安排器械场地。〔11〕教师还需要考虑儿童训练项目的顺序,以免因为等待器材而浪费时间。
  2.训练过程
  训练过程应当动静交替、难易结合,一般按顺序分为热身、主体、放松三个时段。
  热身时段主要解决儿童情绪问题,调动儿童积极性。通常进行阳光步道、海洋球、独脚椅等项目,一般15~20分钟。
  主体时段是训练的重点,一般安排跳袋(蹦蹦床)、吊篮、滑板滑梯、滑板车、趴地推球等运动量大和有难度的训练项目。对难度较大或者肌肉紧张度较高的项目,训练后需要安排大龙球挤压,一方面使肌肉放松,另一方面进行触觉训练。这些活动一般40~60分钟。
  放松時段一般开展球类项目,通常对平衡能力要求较高,运动量相对较小,一般10分钟。
  3.训练方式
  跟踪式是指一位教师从训练开始到结束一直跟随一位儿童。这种方式便于教师对儿童开展细致的观察。轮换式是指一位教师固定负责一个项目,儿童轮流来参与这个训练项目。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教师对同一个项目开发不同的玩法,但是对儿童训练情况的评估需要综合多位教师的观察记录。一位教师对一位儿童进行训练,儿童有时候会觉得孤单无趣。教师可以组织训练项目相同的儿童两人或三人组合完成训练项目。虽然实质还是师幼一对一的训练,但儿童之间会有交流,相互激励,可以提高儿童训练的积极性。
  4.训练记录
  训练记录重点记录训练项目、训练数量、训练时间、情绪状态、配合程度等内容。及时准确的训练记录不可缺少。教师可以设计相应表格填写相关数据信息,还可以配上照片、视频等资料。
  5.训练原则   为了让儿童积极参与训练,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教师应当遵循若干原则。一是幼儿主体原则。训练内容应当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应当有针对性,将游戏性、教育性和治疗性相结合,以幼儿为本。二是协调合作原则。感觉统合训练需要教师、儿童、家长等协调一致,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循序渐进原则。训练时间从短到长,训练量从小到大,训练项目从易到难,小步提升难度,多鼓励,多表扬,注重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四是安全适度原则。训练计划应当根据儿童的体能、技能、兴趣、注意力等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加强安全防范,避免意外事故发生。〔12〕幼儿园应当对场地、器械、训练过程的安全有详细要求,同时对意外事件有应急处理预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保护儿童和自己,具有专业的防护技术和预防措施。〔13〕
  (四)评估
  评估通常每学期进行3次,分别是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学期初的评估用于筛选。若学期中和学期末的评估结果均正常,则儿童可以不再参与资源教室的感觉统合训练。
  幼儿园依托资源教室开展3~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要取得良好效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儿园应当多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观念,争取家长的支持。可以制作宣传小报张贴在资源教室,内容包括早期干预的有效性、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等,向家长多宣传感觉统合训练的科学观念和训练方法。资源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实地观看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沙龙,向家长介绍感觉统合理论。家园配合,目的是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科学干预,从而促进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一,于晶.感觉统合失调研究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5).
  〔2〕刘淑华,程毅,王春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J〕.现代康复,2000,(14):16-17.
  〔3〕〔4〕王梦花,杨丽华,温朋飞.感觉统合失调及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现状〔J〕.肇庆学院学报,2017,38(2).
  〔5〕黄悦勤,李旭东,王玉凤.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随访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5):7-9.
  〔6〕戴旭芳.资源教室发展与运作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05,(11).
  〔7〕〔8〕王梅.资源教室建设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08,(12).
  〔9〕吴爱明,丁洁,孙晓艳,等.嘉兴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分析〔J〕.中國妇幼保健,2016,31(6).
  〔10〕王娟,王跃红.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2006,(6).
  〔11〕许家成.资源教室建设与运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12〕肖晓鸿.感统训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3).
  〔13〕王和平.特殊儿童的感统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9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