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继虎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发展特点,创设生动、丰富、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实践探究,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情境;教学效率
情境是一种媒介,它可以把教材与学生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情境还是一块磁鐵,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中。有效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材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成为语文教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创设生活情境,丰富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紧贴生活实际,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只有基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最熟悉、最常见的事情,并以此为基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获得生活的再次感知、体验,获得最真实的感知。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多元化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丰富语文课堂。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找春天》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找春天”,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教师引导他们通过调动各个感官系统“找春天”,让学生看春天、听春天、闻春天、触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师把学生找春天的过程制作成PPT,上课时用电子白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春天景象的句子,对比画面,有哪些异同点?向学生提问:“春天美吗?”“用几句话概括春天的美?”学生因为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他们对课文中描写的景象、抒发的感情感同身受,因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颇有兴趣,他们自主地表达和交流、畅所欲言地讨论。就这样,在生活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表演情境,打造趣味课堂
小学生都喜欢表演,语文课本中也有很多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就可以把该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组织学生表演,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增添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保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以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驮麦子的过程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深浅,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顺利过河的故事,让学生读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其中,小马与老牛、松鼠、妈妈的对话,生动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陷入对其蕴含道理的思考中。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让他们分别戴上画有小马、老牛、松鼠、小马妈妈的头饰,演绎故事情境。于是,学生为了增强表演效果,不得不认真阅读课文、关注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经过精心准备,学生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把老牛的冷静沉着、松鼠的着急紧张、小马妈妈的睿智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鲜明的人物形象、富有哲理的故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有效的问题可以把学生导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中,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键词语、关键语句,它们通常是文章的题眼,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关键词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答案,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面提到的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一课为例,课文的题眼是“过河”,全文都是围绕这一关键词语展开的。因此,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在过河中它遇到哪些情况?小马最后成功过河了吗?就这样教师按照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创设这样扣人心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有效的阅读。考虑到这几个问题囊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单靠一人的力量很难完善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在合作讨论中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优化教学进程,发散学生的思维。
总之,情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研读教学目标,创设有效情境,以此引导学生动态生成知识和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姚婷婷.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
[2]史秀兰.创设情境 教“活”语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1).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