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畏惧心理 提升学习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继强 魏菊芳
摘 要:缓解小学生数学畏惧心理要在内外因素的基础上找到解决办法:一是改善外部环境;二是提高自我意识和学习观念。从数学学习的两个最密切相关的方面,即改善数学教师的外部环境,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观念,提出缓解和调节心理畏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畏惧心理;成因对策
只要有数学学习任务和数学考试,学生就会或多或少地担心学习不好和考试不好。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这种说法被夸大了,但它确实表明数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数学不仅是中小学入学考试的必修科目,也是学生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不仅如此,数学学科还具有高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需要精确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计算结果。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情绪压力和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最大。为了缓解和预防学生的数学畏惧心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数学课堂和谐学习氛围
1.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有效数学教学的保证
第一,正确处理课堂违纪行为。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好时,教师应控制好学生的情绪,并以最好的状态去感染学生,不应采取粗暴和武断的方法,消极的教育方式会增加学生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排斥。更重要的是,也不应该纵容课堂违纪行为,视而不见或充耳不闻都是不恰当的。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选择具体的方法,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一般课堂时间比较紧,最好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交谈,交流课堂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它不仅能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而且能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发展。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爱学生,有耐心的教师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只有与学生情感交流顺畅,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第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怀特·利佩特实验了师生之间的三种关系:(1)权威;(2)放任;(3)民主。结果表明,每一种关系都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民主关系比其他两种关系产生更友好、更值得信赖的氛围和更高的学习效率。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調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自由开展,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不必担心错误和失败。在民主学习氛围课堂上,学生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养成积极探索和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随着这一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数学成绩会提高,数学畏惧心理也会消失。
第三,教师要学会宽容,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认知错误、计算错误、理解错误等意想不到的错误。当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犯错时,教师不应给学生施加压力,这会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尤其是数学落后的学生,如果在学习中经常受到批评甚至嘲笑,就会感到畏惧,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数学老师用爱心鼓励他们,他们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宽容,学生犯错时,要耐心引导和纠正,使学生逐步减少错误,提高学习成绩,在不同层次上取得进步。
二、提高教师数学教学水平
教师的声音、语气、表情、手势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有时生动的描述也会让听者感兴趣,只有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让学生感到快乐。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驱动力。知识本身只是一堆符号系统,如果只是单一的知识传授,将会使课堂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气氛,这会使许多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到枯燥乏味,听课时容易失去动力。如果数学教师利用学生的爱好兴趣,在教学中感染学生,学生也会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缓解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另外,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殿堂的有效途径。
其次,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话题,适当地引入课堂,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和神秘感,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例如,“黄金分割”内容的学习,老师可以问:哪个学生知道为什么很多女人喜欢穿高跟鞋?你得设计多高的鞋才能让你妈妈看起来更漂亮?这样的话题可以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渐渐地,他们不再疏远数学,而是逐渐喜欢数学。
最后,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知识网络结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少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激励,而不应局限于粗浅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步骤的教学。只有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和探究,学生才能建立更强大的数学知识网络结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达到真正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目的。
三、重视合作探究小组学习
流畅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米哈伊提出“当一个人参与一个他有能力解决的任务,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时,这是一个以内在动机为导向的任务”,他将进入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流畅体验”,在这种状态中,个人可以从高水平上感知挑战和能力,同时个人非常享受这种体验,并将其扩展到学习新技能上,从而使最好的状态更加流畅。如何让学生进入并保持数学课堂的流畅,帮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实现其学习潜能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显得非常关键。流畅体验给数学教师带来了启示: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合作探究式小组学习,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分组思考和讨论,交换意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效课堂模式,突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四、让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他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意义要有深刻的理解和分析,而阅读是理解和分析的前提。如果没有有效的阅读,如何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意义?但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几乎没有“阅读”的影子。除了听老师讲解基础知识和分析解题技巧外,学生学习数学基本上都是解题练习,重复大量的练习,数学似乎来源于听和做,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也是“读”出来的。另外,许多学生很少把课本当作阅读材料,这是由于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阅读数学。 数学也是一门语言科学,语言学习与阅读密不可分,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他们首先需要理解问题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知道它是什么,然后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如果你在第一步不知道问题的含义,接下就不会有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学基础差的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上很难取得进步,主要是因为他们几乎不懂阅读数学,这样一来只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就会涌上心头。数学老师应该精减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先“读懂”数学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通过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教科书,教师应选择几个不同特点的内容,提出不同的阅读方法,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阅读的教育作用。
五、协助学生调节数学畏惧心理
首先,改变错误认知,构建认知评价。学生不合理的认知通常有三种错误倾向:绝对要求、过度泛化和极端恶劣。持有绝对信念的学生往往会要求自己必须达到一种什么程度的目标,如果他们没有达到目标,他们会感到焦虑;过度泛化是不合理的思考,具有部分的整体性,持有这种信念的学生往往在失败后完全否认自己;最坏的情况是将事情的可能结果进行推断,或者太夸大事件的后果。教师应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指出其不合理的认知,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心理。
其次,要有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学习心理是指学习者以积极的思维和乐观的态度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的学习心理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的思维、观念、心理和行为具有相互调节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能做到”“我相信我能解决这道数学题”等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数学学习中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学习数学,最终会消除畏惧心理,提升数学成绩。
最后,缓解考试畏惧心理,培养应试技能。数学考试可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成绩一直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也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指标之一。在标准化考试的指导下,学生会有考试畏惧心理和考试成绩畏惧心理。这两种数学畏惧心理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畏惧心理。如果学生在考试中有科学的应试技巧或技能,学习效果就会提高,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就会自然消失。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学习策略的培养,还要介绍问题解决策略的技巧。例如,在考场上,解答难题的顺序;判断题的反例方法;选择题的排除法、特殊值替换法、等价变换法等,这些方法会提高他们的应试技巧,从而消除其对数学的畏惧心理。
六、协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帮助那些数学学习中有畏惧心理的学生设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如果学习目标设定得太高,学生通过刻苦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会加剧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如果学习目标太低,学生会觉得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目标,学习热情会下降。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脱离实际水平制定数学学习计划。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只要学生通过努力,就应该能实现。
第二,安排學习时间。一般学习时间不应该安排得太紧凑,要保证休息和娱乐,确保学习任务顺利完成。学生可以利用课外学习时间来弥补学习不足。学生应灵活安排课外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第三,定期检查,及时调整。教师应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监督。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可以减轻有畏惧心理学生的情绪压力,调节有畏惧心理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达到学习计划目标,他们的心情会非常愉快,他们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会减轻,他们的自信和自我效能会增强。
总之,数学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发展,正确区分学生数学畏惧心理的类型,以引导者的身份分析畏惧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畏惧心理引导学生,逐步恢复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数学畏惧心理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程亚焕.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J].数学教育学报,2001(1):45-46.
[2]赵继源.数学畏惧心理的成因与对策[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4):87-91.
[3]王秀玲.小学生数学学习畏惧与数学能力的相关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2(3):15-17.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