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范鸣轩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学校作为情境教育试点校,主推情境教育。情境教育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孩子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孩子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育的根本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在模拟情境教育中,学生更容易对他们接触到的情境产生感情,并在其中学习、体会、领悟。
关键词:情境教育;小组合作;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省、县”等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3.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创设情境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提起桥我想你们并不陌生,谁来说一说,你们都见过哪些桥?那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和桥有关,它就是我国著名的赵州桥。
【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赵州桥虽然是众多桥梁中的一座,但却是世界闻名的一座,为什么能如此有名呢?引起学生的思考,也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师板书赵州桥,强调“州”字的第一点是左点,其他是右点。
过渡语:说到这个字,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它与“洲”的区别,“洲”一般指水中的陆地,范围比“州”大;“州”是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3.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关于赵州桥你了解哪些呢?学生自由汇报。
2.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相信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PPT出示自读要求,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2.PPT出示带拼音词语,自由读、同桌之间互相读。
赵县 石拱桥 石匠 设计 横跨 安济桥 前爪 智慧 历史
3.小老师领读词语。
4.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5.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词语。
6.学习多音字:爪
强调:爪是个多音字:①当形容猛兽、猛禽的脚时,读zhǎo。②当形容小动物的有尖甲的脚时,读zhuǎ。下列词语中的爪的读音应该选哪一个?
鸡爪( )龙爪( )猫爪( )鹰爪( )凤爪( )
7.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
(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第一段讲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地理位置、影响力、设计者、历史年代)
(2)学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世界闻名
(3)自荐读、挑战读、评价读其他段。
四、小组合作,了解特点
1.思考: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这座古老的桥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
【意图】创设情境,给赵州桥增添一份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赵州桥特点的兴趣。
2.学生反馈,师相机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3.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这些描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中心句、重点段)
【意图】通过让学生发现每一段话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领悟中心句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再通过让学生比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多少不一样,让学生深刻领会,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要学习这种写法,要有就主次之分,要详略得当。
4.思考:课文僅仅是写桥吗?还写了什么?(造桥的人)
5.指名读最后一段,师板书:文化遗产
五、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在我国像这种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和才干的桥还有很多,赵州桥只是其中一座,这些桥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它们都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再次读最后一段吧!
【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在读中体会赵州桥的神奇和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六、拓展练习
1.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2.书写本课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县、省、匠、慧”。
这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被学生察觉。老师要创造情境,适时拨动文章之情,引领学生之情,通过教师的情感,在学生情感和教材情感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文中第一段中的词语“世界闻名”则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都是它得以世界闻名的原因。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语言因素,从文字中去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因素。于是,我设计了情境导入,在教学中以老师之情去拨动学生之情,并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从而使课堂洋溢着语文课独有的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赵州桥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
编辑 温雪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1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