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人本性”课堂评价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语文学科特征、中学生心理特征两方面分析提出实现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之后对于如何实现中学语文课堂人本性评价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建议:评价主体、评价语言、评价指向。
  关键词:课堂评价;中学语文;人本性
  前言
  对于师生双方而言,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课堂都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操的重要场所,更是教师进行育人的主要渠道,也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而课堂的互动不仅是一个师生你问我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正确运用课堂评价,则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对其思维火花的呵护与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而所营造出轻松、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课堂评价在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评价主体应具有多样性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评的线性模式。三个环节中,有两个环节教师为主体,有悖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因此,为了达到课堂评价的人本性目标,就应当打破这种传统的线性模式以及評价主体的单一性,逐步形成教师、同学、自己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体系。
  钱梦龙老师在执教《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时,请学生根据想象描绘出文章中的景象。课堂中有这样的交流环节:
  生61: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奇妙的花含苞初放,是那样的鲜艳、辉煌……
  师:大家觉得她说得好不好啊?
  生(齐声):好!
  师:的确说得很好!真不愧是作文的能手。她不仅把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得很美,而且较好地顾及了原句的含义,如“红日初升”,她的描绘是“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用了“刚”字,就顾及了原句中的“初升”的初。这些都说明她不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读书很细心。
  生62:她是说得好,不过有一点我不大同意,她把“初胎”说成“含苞初放”,我认为用含苞欲放比较好,“初胎”是才含苞,还没有开花。
  生61:他(指生62)这样解释“初胎”当然是对的,但后面还有“矞矞皇皇”四个字,课本上注解是“光明盛大的样子”,只有花开才会这样美,“含苞欲放”就不够美。
  如此一来兼顾不同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真正启发学生思考,不要求有“标准答案”,“初放”也好,“欲放”也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挥想象。
  二、评价语言应具有激励性与启发性
  语文本就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使用即是对学生的语言示范,而课堂评价的语言不仅应当规范准确,不出现低级的语法、语音等错误,而且要发挥其恰如其分的激励作用与启发作用。
  激励是一种激发人的行为,课堂评价语言若达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则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点燃他们的激情,加深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促使其产生更加强烈的课堂参与欲望。而当课堂面对一群逆反心理滋长的中学生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如果以批评为主,则会使其叛逆思想愈演愈烈,或许学生会在表面上接受了老师的硬性矫正,但是从内心而言并没有心悦诚服,从而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吸收。而倘若教师的评价语言以激励为主,尊重学生表现的每一个闪光点,放大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激发每一位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与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展的主人。
  三、评价指向应具有明确性与直观性
  在所有人都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很多课堂为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自主,课堂看似活跃热闹,学生看似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教学看似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其实课堂要么混乱而散漫,要么无法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此情况下,课堂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得不偿失。而“评价的目的是引领指导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正确之处激发潜能,在错误之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所以有效的评价绝不是任由学生发挥,而是对学生辅以指向性的评价与引导。在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主导地位,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当学生的看法、思想过于分散,讨论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时,教师应当及时地进行指正与引导,而这种指向不是模糊的“对”与“错”,而应当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直观性。
  当教师给出学生一定的评价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高频词:“你太棒了”、“太好了”、“很好”、“有所欠缺”、“不太准确”。这样的评价无非告诉两种信息,一是“我很好”,二是“我做得不好”。而具体“我好在哪里”或者“我不好在哪里”学生根本无从知晓。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当具有明确而直观的指向性,使被评价者以及其他学生清楚此种回答的优劣处。
  在上述的《少年中国说》这一段教学实录中,我们们可以看到,钱梦龙老师将该生的回答总结出两大闪光点:紧扣文本与想象力丰富,同时将其归结为从语言表达能力、读书细致度的体现。这样的评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该生对于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与读书习惯的了解和认识,另外,教师的评价不单是与被评价者的交流,因为教师的陈述也会对其他的学生产生影响,他们可以从教师直观性的评价中,清晰地看到被评价者的水平,从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种直观性与明确性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真正体现他课堂的主人的地位。
  四、结语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和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决定了中学语文课堂评价必然要走向人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就高效、活力的课堂。然而充分要体现语文课堂评价的人本性,需要教师以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评价主体、评价语言、评价指向三大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144-145.
  [2]李清季.课堂评价的原则和技能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8):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4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