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全国性的教学考试,社会关注度高,高校考务管理工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考试顺利实施,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门主管的全国性教学考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英语变得日益重要。为适应需求,2007年起,四、六级考试全面采用新的题型,2013年考试内容作出局部调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在今后工作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信息交流。考试保持科学性与公正性,使其成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校的必考科目。2005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承担组考任务,市招生考试机构实施具体考务工作,形成逐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但在近几年考试中,仍然出现听力播放故障等系列问题,影响了考试的顺利开展,而通过规范严格的考务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考务管理水平。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考试组织漏洞时常发生,监考操作不规范,忽视考试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建立等。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四、六级考试报名人数大幅度增加,参与考试的监考人员人数不足,考试管理难度较大,要求考务管理人员做好大量准备工作,收取报名费,考场材料装袋等,当前高校精简行政管理人员,导致考前准备工作由一人负责,让考务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出现未及时上报报名数据,遗漏考场材料等问题。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影响很大,但高校每学期举行多次考试,一些人在思想上将其等同于一般校内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考生身份核对,听力放音,考场纪实填写等方面有严格的时间要求,部分监考教師不愿承担监考任务,导致工作出现疏漏,如监考教师将缺考考生准考证号填错,违纪考生答题卡未放在答案卡袋内等。
部分高校管理部门领导往往忽视考试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认为考试中突发应急事件投入人力物力预防会浪费资源,导致发生突发事件复杂化。近几年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某些高校未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导致多数考生成绩受到影响。2013年,某考点教学楼双向主干放大器发生故障,约十几个教室受到影响;无独有偶,某考点在听力环节出现意外,全体考生延长半小时补听,导致学生成绩受到影响。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务管理对策
加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管理严格的国家级考试,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高校做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的根本。四、六级考试组织管理涉及到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部门,需要各部门人员参与支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校领导参加监考培训会学习相关规定,考前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召开考前工作准备会议,教务处处长传达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四、六级考试管理工作的要求,分派任务到相关部门的具体人员,在领导的重视下,保障考试顺利实施。
其次,利用教学管理系统实施网上报名。以往考务管理人员人工操作审查学生的报名条件工作效率低,通过校园网实施四、六级网上报名,可提高报名效率。考务管理人员将报名通知放到校园网上,管理人员审查学生数据,学生在规定时间通过计算机登录教务系统报名。教务管理人员通过系统打印考生信息核对表,网上报名改变了以往学生在教学管理部门排长队的现象,保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安全有序,杜绝违规报名,网报在报考人数多,考务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保证按时完成报名工作。
第三,建立工作责任制。高校内教师承担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是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为让监考人员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考前教学管理部门要对参加考试工作人员下发监考安排表,明确监考员守则。对监考人员进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培训,使其了解考试政策,掌握具体操作流程,监考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对首次参加监考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教师参与四、六级监考计入教师工作量,端正教师监考态度,对认真负责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结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规模大,考试涉及群体性强,考试中出现问题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高校考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分析研究考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工明确,确保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顺利实施,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惠兰.关于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
[2]赵丽娟.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2013(30).
[3]董明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现状与改革设想[J].教学研究.2009(06).
[4]杜娟,周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流程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
[5]林文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4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