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国外传入中国,我国在教育领域中更加关注怎样去培养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在课本和考试方面的人才。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关联在一起,市场上更加需要全面的综合能力方面的人才,无论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还是我们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情感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语文教学;重要性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他们就会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就会有学好语文的内驱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良好的关系,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自然会产生语文学习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效果自然不用说。
  (二)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得冷漠、无奈或者烦躁,这种情绪会迅速传染给学生,不利于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所以,教师不管在课下有什么样的不良情绪,走到教室一定要及时调整,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生,通过不断的鼓励、肯定和表扬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情感体验也是双向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而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尊敬和信赖之情。学生的积极态度会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语文知识,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效率会有明显提高。教师在感受到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之后,也会强化这种积极的情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在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影响下实现了相互促进和提高。教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体,因此,我们要投入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在学生身上,用自己的真诚感染每一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学生能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创设
  良好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情感的沟通,愉悦的体验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浓烈的情感出发,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和理解。
  1.调动想象、营造情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任何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往往都留给读者宽广的想象空间,所以学生要联系自身的知识阅历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主体心灵与教学内容的情感相联系,让学生运用想象,使学生突破文本的局限,扩充已有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本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2.注重朗读,领悟情感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活动中同时存在两个过程:一是感知—思维—知识能力过程;二是感受—感情—情绪意志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所以语文教学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时,更应该充分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来完善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而课文的诵读就是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方法之一,热情洋溢地朗读,读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弦外之音”,就能调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更深入地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更深层次地感悟作品的内涵。
  3.利用媒介,激发情感
  现代语文课本所选范文,最显著的特点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如果我们能利用一定的媒介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正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多媒体可以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于一体,达到创设情境,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的效果。能比较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文章的主旨,激发学生情感,获得深刻印象,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学生情感主动性的调动发挥
  1.角色扮演,体会真情实感
  为了使教学的情境真实的再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
  2.組织讨论,促进情感表达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活力的方法之一,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讨论可以实现多维交流,优化效果,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做到教学明主,和谐共振。我们在探讨文章的主旨和内涵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通过学生的“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体会。
  3.比较阅读,积累情感体验
  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有比较才能鉴别。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法,有利于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容,使学生在比较的探究质疑中形成自己的的观点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文章阅读欣赏和思辨的能力,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积累和升华。
  三、结语
  总之,没有情感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把它落实到语文教学中,这既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朝勇,张易.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J].速读旬刊,2017,(05).
  [2]汪丽勤.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7,(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6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