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企校三方生态共融的智能制造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研究探索智能制造职业人才培养路径,通过螺旋渐进式良性循环激励,构建政企校三方互利共生的生态共融培养模式,打造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和智能制造实训链,推动人才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协调发展。研究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螺旋渐进;生态共融;互利共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7-0157-02
   全球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上海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促使人才需求由粗放型产业工人转变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此时代背景,有不少院校展开研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1-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宝山区职业教育集团及宝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构建以机、电复合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为特色的现代机电技术专业群,不断探索职教体系的构建和职教模式的纵深改革。
  在近五年的实践中,学校围绕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对接智能制造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专业内涵,坚持需求驱动、发展引领,逐步构建通过政、企、校三方螺旋渐进式激励驱动的生态共融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配置需求,为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下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这一教学研究成果。
  一、螺旋渐进,生态共融
  生态共融培养模式是指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学校在合作运行中,以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一个平衡系统。该系统各组成方提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输入要素与人才、技术服务等输出要素,通过机制的调节约束,形成相互依存互为激励的正向关联,促进各组成方之间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合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
  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合作企业联盟等融合交互,形成共融、共享、共生、共赢的互利生态圈。通过螺旋渐进式良性循环激励,全面构建政企校三方互利共生合作模式,营造生态共融育人环境。企校协同,积聚力量,吸引政府职能部门关注;内联外合,主动出击,承接政府人力资源建设项目;锤炼师资,潜心研发,展示职业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触发政府职能部门主动对接,优质企业资源嫁接,搭建区域人力资源发展促进平台,开启新一轮政企校合作育人互动,循环往复,互利共生。
  二、三方协调,强师筑基
  1.政府牵手企校,共筑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基于生态共融培养模式,学校以世界技能大赛选拔、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组办、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组织、政府职业标准研发、跨行业企业员工比武搭台等为抓手,利用政、企、校合作平台,提升办学条件。建立三方互利人才交流机制,以“项目实战”、“辐射输出”和“任务导向”等路径,促进人才水平提升。
  2.汇聚全球化布局企业智慧,打造智能制造实训链。基于生态共融培养模式,学校以“实训链”理念为指导,对接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携手全球化布局企业,共同规划实训中心功能格局,升级装备,打造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三、聚焦技能,渗透素养
  生态共融培养模式在“政、企、校”三方融合背景下,关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协调发展,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1.职业素养“三级渗透”。职业素养渗透课程体系在培养计划中专设职业素养模块系列课程。职业素养渗透教学内容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针对专设课程开发系列职业素养类适用教材。职业素养渗透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方式从一站式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转变,设计过程考核打分表。
  2.职业技能“多维强化”。(1)企校双元驱动,构建“核心阶梯式”课程模式。“核心阶梯式”综合职业课程模式将所有课程有机整合成职业素养、职业发展、职业技术、职业能力四类。四类课程以技能为本位组成互相渗透的整体,紧扣能力培养目标,从不同角度涉及同一职业活动(任务),强化实用技能的掌握。课程按照基础培训、专业培训、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围绕职业实践活动由泛到精、由浅入深渐次开展。(2)技能大赛引领,“四驅动力”助人才培养能级提升。以世界和全国技能大赛做引领,企校联合组建顶尖专家团队,形成双元核心教练队伍。通过跟踪大赛技术指向,发现短板,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补缺及提升培训,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通过“技能学习驱动力”、“技能教学驱动力”、“以赛促研驱动力”、“创新创意驱动力”四种驱动力筑技能培养平台,促进人才培养能级提升。(3)探索企校合作适配模型,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在选定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针对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类企业的相关岗位能力进行特征提取,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企业,匹配产学合作教育实践、阶段生产实践、订单培养、全方位战略合作等适合的企校合作模式。在企校合作过程中,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不断修正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实现人才有效供给。
  3.职业精神“四个贯穿”。将职业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强调工程实践中“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实施,贯穿培养严谨流程习惯;德育贯穿培养工匠精神和蓝领精英意识;将技能比武常态化,营造崇尚技能的专业氛围,贯穿培养坚韧、专注的意志品质;通过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科创项目等贯穿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四、生态共融培养模式应用效果
  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将生态共融培养模式不断应用于专业实践,取得如下成果:(1)政府、名企和学校三方协同,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承办世赛、国赛选拔赛,并作为大赛的集训基地。(2)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屡创佳绩,赛项成果处于上海市同类技能赛项的最高水平,获得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可。(3)服务政府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协同开发新职业标准及鉴定装备。(4)保障人才供给的市级教学团队和名师,师资发展能力得到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的认可。(5)学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级不断提升,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获得市教委的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周媛.“政企校”创新对外交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丛刊,2018,(03):193.
  [2]范国睿.建设村校共融的农村教育生态[N].中國教师报,2017-02-22(010).
  [3]曾艳.高职创新创业“认知—实践—孵化”螺旋渐进式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07):63-66.
  [4]韩秀荣,李建春,沈巧云.基于“智能制造”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新区,2018,(05):52-53.
  [5]吴益峰,张振锋.论智能制造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17,1(06):42-45.
  [6]李伟,石伟平.智能制造视域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与路径新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9):19-23.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Talents Based on the Three-Party Ecological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Enterprise and Colleges
  YANG Yang1,2,ZHANG Rui1,2,ZHOU Zuo-han1
  (1.Advanced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0437,China;2.Shanghai Technician School,Shanghai 200437,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training path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talents.Building the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mutualism ecological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enterprise and colleges,through the virtuous circle incentives of spiral progressive.The training mode creates the training platform of skilled talents on high technology and the training chai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which promot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quality,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spirit of technical talents.The research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reforming talent training mode,strengthening teaching construction,and promo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which has the value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spiral progressive;ecological integration;mutual benefi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9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