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以来,新办本科院校日益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成果导向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通过确定学习成果、突出学生中心、开展达成度评价、持续改进教学效果的核心思想,引导高校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成果导向理念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包括培养计划制定、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达成度评价、持续改进机制构建等。
关键词:成果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156-03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的教育理念由美国学者William G.Spady在1981年提出,目前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和应用。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从2001年颁布和实施EC2000认证标准后,已全面采用这一理念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我国2013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后,也开始采用这一理念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通过专业认证逐步引导工程专业由教学内容导向向学习成果导向转变,由学生“学习了什么”向“学生学会了什么、能够干什么转变”。
1994年,Spady对OBE做出如下解释:“对教育系统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清晰聚焦和组织,确定一个学习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之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成果。”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基于OBE的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所谓反向设计,是指首先根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在毕业时的毕业要求,然后根据毕业要求,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配置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合理的达成度评价,并构建闭环式的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教学环节、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支撑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所谓正向实施,是指从已经设计好的每个教学环节开始,在必要的教学资源支撑下,按计划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直至预先设定的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均能有效达成。
一、人才培养计划制定
人才培养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纲领,其科学性、逻辑性以及可实施性直接影响到毕业要求以及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在制定过程中,采用反向设计方法,首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将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细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然后,将培养标准进一步细化为知识、能力、素质模块。最后,根据知识、能力、素质模块构建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确定。培养目标是指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学校定位的不同,人才培养类别可以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类。在确定培养目标时,首先应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别定位,确定总体培养目标。(2)主要就业目标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是确定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目标确定應体现需求导向、实事求是的原则,应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分析招聘广告等方式,归纳总结用人单位方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真实需求。(3)专业特色。不同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自身的特色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避免同质化培养。对于地方高校,还应结合地方的经济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因此,同样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应有所不同。
2.毕业要求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各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12项内容: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各专业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应根据培养目标,对上述12项毕业要求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制定毕业要求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毕业要求应该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毕业要求制定既要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项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能够有效达成,也要保证在毕业五年左右的时间内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2)毕业要求分解既要体现通用标准的覆盖面,又要体现专业特色,即既要考虑各指标点的广度,还要考虑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体系的深度。(3)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毕业要求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项学习成果的具体化,分解时一定要体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3.知识、能力、素质模块分解。毕业要求确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明确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但毕业要求中确定的各项目标还比较宽泛,体系还不够清晰,无法直接据此设计课程体系。因此,需要根据毕业要求中确定的各项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模块化分解。模块分解的粒度大小要比较适宜,粒度太大、太小都不便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如某专业的一项毕业要求为“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关于数学知识模块分解为导数与微分、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微分方程、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各模块既具有一定的弱耦合性,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以便于后续课程体现的构建。
4.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本细胞,也是保证各项学习成果、毕业要求以及培养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载体。在反向设计人才培养计划时,课程体系构建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课程体系应达到以下要求:(1)坚持学习成果导向原则,以知识、能力和素质模块为基础,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是以教学内容为导向,而非学习成果为导向,这导致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都学习相同的内容,而且各门课程为了保证自身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会出现许多重复、交叉的教学内容。基于0BE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坚持成果导向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2)各门课程的学习成果应能有效支撑各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设计毕业要求实现矩阵来确定课程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每项毕业要求至少有一门课程进行支撑。(3)课程设置应体现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目标。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环节的设置,应与本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需求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复杂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与素质。 二、教学模式改革
OBE理念突出学生为中心,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则突出教师为中心。因此,为了有效达成各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则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内容由知识体系化向项目主导化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组织,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应突出学习成果,因此采用项目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更加合理、有效。
2.课程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学生为中心、探究式教学方式转变,是体现OBE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产出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3.课程教学目标由知识传授向能力提高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通常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应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应以综合性项目化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解决的工程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复杂度,需要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可能得到解决方案。
4.课程教学方法由统一化向个性化方向转变。0BE理念强调人人都能成功,但成功的方法可能各有不同。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三、学业评价方式改革
学业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是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从评价形式上分,学业评价可分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大多采用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考试。OBE理念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只有通过整个学习周期内的完整评价,才能全面评价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过程性评价应遵循如下原则:(1)评价要全面、客观。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非技术性能力。(2)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并坚持实施。过程性评价多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必须事先制定科学、合理、可实施的评价标准,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3)可采用多主体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团队成员,以避免单主体评价的片面性。
四、达成度评价
达成度评价是保证学习成果、毕业要求、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需要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完成。开展达成度评价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以保证评价的可持续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达成度评价通常采用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直接评价通过直接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来评价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多采用定量评价方式开展。检验对象包括学习成果、考试成绩、过程表现等。间接评价多为问卷调查、人员访谈等方式,多采用定性评价方式开展。达成度评价时,应以直接评价为主,间接评价为辅。
五、持续改进机制构建
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静态的纲领,而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动态体系,因此需要构建持续改进机制,以确保在动态实施过程中,毕业要求、培养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构建持续改进机制应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定期开展达成度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应对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考核评价、教学资源保障等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与评估,构成闭环式评价改进机制。(3)应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決情况持续关注。
六、结束语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培养体系和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基础。成果导向理念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认可。但由于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都起步较晚,因此还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本文在总结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OBE理念的培养计划制定、教学模式改革、学业评价方式改革、达成度评价方式以及持续改进机制构建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供同类高校参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2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