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生

  摘要:网络科技的发展,颠覆了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和管理区域。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窗口文化,掌握大学生的主旋律和主意识形态。文章提出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现代网络的观念和素养,优化网络信息平台环境建设和建立校园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这三大措施,以有效地强化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060-02
   近年来,大学校园中时充斥着网络色情暴力、网络传播谣言、网络制假贩假、网络替考、网络邪教传播与反党言论等不良行为,引发了高职院校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线上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旋律。为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其中,既为高职院校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提供了科学准则,也能够在高职院校当中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发挥效用的现实需要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认为,“对一个传统社会来说,对政治稳定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了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是,网络的技术性思维需要人为的约束其弊端和不足,为了做好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一)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紧迫性
  首先,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践意识有待强化。由于高职院校缺少相应学科研究支撑,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研究支撑,相对应的指导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方案和机制建设较为滞后,强化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迫在眉睫。其次,相比实训专业学科教育而言,部分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层次较低、水平有限的先天不足。最后,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底蕴与氛围的烘托气氛不足。网络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这扇窗口呈现的文化价值取向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我们把这种价值观投射简称“窗口效应”。这扇窗户打开的范围和尺度,均由高职院校主导和把控。缺少灵魂和主流价值观的网络文化呈现给学生复杂多变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人生行为。
  (二)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特征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较弱
  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每个大学生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网络虚拟生活中,高职学院更容易表现出自律性较差这一倾向,网络言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其外,高职学生网络自律性较弱还体现在他们分析、鉴别、处理网络文化和信息的能力上。不管是实体信息,还是网络信息,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主要是他们对信息内核价值的选择,也就是大学生的内心需求与信息对接的契合度,而这个契合度正是目前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的问题之一。
  (三)网络意识形态的对抗性决定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世界融为了网络地球村,西方敌对势力散发的错误价值观也随着国际网络潜伏进入我国,舆论斗争非常激烈。其中,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最具代表性,这些错误的思潮抹黑、篡改我国历史,企图用和平演变的方式来消解社会主义制度,企图通过思想和价值观的渗透来扰乱人心,这种以思想为武器的颠覆行为对青年群体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迷惑性。就目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而言,我们必须重新调整策略方向,由传统的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防御,并建构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需求的意识形态管控模式。大学生所掌握的网络信息和高职院校主管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往往具有不协同性,网络生活中,大学生成为虚拟网络的主体接受群,意识形态的渗透往往早已控制学生的思维和价值观。由于虚拟网络管控难度大,学校所做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管控、网络意识培养均无法时刻渗透到学生群体当中,因此,管控这一主动权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高职院校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路径
  (一)培養高职学生网络运用的基本素养与道德规范
  网络作为连接世界文化的媒介,其便捷性和多元性最受学生欢迎。首先,提升高职学生的网络信息筛选和鉴别能力。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文化教育与传播,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网络工具,更要传授他们明辨网络是非黑白的判别技巧。部分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有待提高,高职学生沉溺于网络的比例仍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使学生具备信息资源价值判断和估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网络世界的多样性,拒绝低俗、暴力的网络文化。
  其次,强化网络道德伦理要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网络道德观念。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所言:“世界已越来越离开依靠金钱与暴力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中,他们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征服和控制世界的目的。”网络技术能力的不断突破,淡化了传统的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虚拟的网络社会,赋予人多重身份和角色。人格的网络化使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有了被割裂和忽视的危机,由此而引发的网络道德失范危机比比皆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成型,可塑性较强,非常容易受到此类负面信息的冲击和蛊惑,甚至使他们迷恋上网络传播中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迷失自我,产生厌学、逃离现实生活的危机。多元复杂的网络思潮必然加剧中西方伦理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三观”地树立。
  (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中的内核渗透作用
  为了丰富高职学生的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学生健康、和谐的使用网络,高职院校网络教育、网络渗透的主导性需要强化,易班、校园网络论坛等校园网络产品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精神框架下进行开发和应用。大部分高职院校网络产品的开发和包装均处于低水平阶段,大部分产品缺乏吸引力和科学性,价值对话的实际效度无法得到传递,造成了空有热度、但无效度的尴尬局面。因此,高职院校在供给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管理的顶层设计要预设好网络产品的基本价值导向和实际运用的效度问题。(2)增强网络文化供给的多样性与实践操作的可转化性。(3)考虑校园网络产品的公益性与社会责任感。
  (三)优化网络信息平台环境建设,“大思政”与“微思政”互联互通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开大会”“跟在后面”为主要方式,在实际操作上既不能满足学生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也不能及时生成学生反馈的需求。而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危机已经从现实社会蔓延到网络虚拟社会,传统实践的“大思政”教育模式和手段应该与网络信息结合起来,以微信、微博、微媒体平台等“微思政”为突破口,全效建立覆盖学生生活、学习的网络教育环境平台。
  参考文献:
  [1][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翟中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美]托夫勒.权利的转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9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