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教学“业务”铺展育人“花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铭孜
摘 要:STEAM教学理念的引入,让科学课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间接指出了培养全才的必要性。在科学课中合理引入STEAM理念,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和视域去观察科学、思考科学,可以让知识更具代入感,更有灵动性和趣味性。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STEAM理念下的科学课展开初步研究。
关键词:STEAM课堂;小学科学;教学研究;教学方法
STEA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这五门学科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它强调的是超学科理念。STEAM理念的引入让科学课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让课堂变得更加多样、更加生动。在这期间,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知识点与科学知识的碰撞,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长期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和体验中增强自身的科学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素养。
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将重点描述三个方向:
第一,围绕STEAM理念展现交叉式科学课,以此提供给学生多种多样的科学体验形式,让科学概念更加通俗易懂。
第二,设计有效的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库,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
第三,结合STEAM理念打造班级文化,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以此为高效科学课的实现作铺垫。
一、 规划交叉式的课堂,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STEAM理念的核心在于:学科与学科之间互动。换言之,即是在科学课中融入数学、英语、语文,甚至是艺术等范畴的知识。在这个交叉的过程里,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科学,长此以往,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一) 知识互融,让学习更有趣
STEAM的动机是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知识去反映科学、理解科学,这说明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剑走偏锋,从“另类”的方向出发,引导学生体验知识。
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晒太阳》: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太阳能够发光发热,能够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能描述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过程。教学期间,教师根据STEAM理念的指引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并间接引入太阳能的知识。首先,将日常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展示给学生,由简易型到先进性。
其中重点展示简易型太阳能热水器,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并谈论“明明没有通电,为什么它可以将水加热呢”;其次,将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板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借助太阳能供电的方式不但可以自己用,剩余下来的电还可以送回电网赚钱;最后,趁热打铁将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交給学生,然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如废弃矿泉水瓶、黑色垃圾袋等制作出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将本课知识点“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出示在黑板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
由此,一方面可以增强知识的代入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新课结束环节,教师可以延伸到“太阳能”的问题,随后再鼓励学生实践自己的创作是否可以达到加热的效果,若出现了问题,则要及时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这种延展性的小任务让学生间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也为他们创造意识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 问题互动,让课堂更悬疑
在规划交叉式科学课程期间,教师可以将科学课与更多的学科交叉在一起来设计问题情境,以此让课堂更悬疑,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看月亮》一课中,教师由古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和儿童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导入设疑问。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从许多耳熟能详的诗歌中,我们得知,月亮时而圆时而弯,变幻莫测。可是为什么作者笔下的这些月亮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呢?从而让学生站在全新的视角去思考这个老问题,感受月亮的变化,懂得月亮有着不同的形状。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追问:“月亮形状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如果在临近中秋节的时候还可以要求学生写一首与月亮有关的小诗,或者动手制作一份与月亮相关的工艺品,大家会如何描述或者设计月亮的形状呢?为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在思考和回答中了解到肉眼中月亮形状的变化是与时间有关的。
当然,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比如,在以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电机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电动玩具车。这期间,学生可以更确切地了解到电机是如何做功帮助玩具车自己运行的。在教学《馒头发霉了》一课时,可以结合有关食物防腐的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等方法保存相应的生活用品。
二、 设计主题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科学的核心素养是指科学精神。它是一个人在行事中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执着的探究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只有在具体的科学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养成。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而STEAM理念的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教师善于开发出它的更多功能与更多亮点并围绕该理念设计有效的主题探究活动,就相当于给了学生更多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机会。这能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活学活用,一方面符合了科学核心素养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众不同的练习体验平台。久而久之,这种科学平台能够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运用科学知识的乐趣和善用科学知识的魅力所在。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放飞梦想,体验科技”的科学活动,教师鼓励学生随意选择素材,大胆创作。期间,有的学生使用防腐技术,发现了更为有效的食物保存方法,设计出了有意思的保鲜盒;有的学生利用《晒太阳》一课中学到的知识制作了简单的热水器,还能课间洗洗手呢;有的学生利用家里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每晚月亮的变化情况,还画下了月亮的变化图;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利用“光”的知识设计了简易的VR眼镜,虽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跟市面上售卖的VR眼镜是不能比的,也存在家长帮忙的现象。但是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类活动不但自由度高,而且可以充分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这样一来,不但有效改变了传统科学课活动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并且可以间接增进学生的艺术素养,继而让主题活动一举多得,更有效、更高效。 为了增添主题活动的难度,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出一些难题,让他们在思考中升华智慧。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生活区域噪音严重的问题?”“如果自己的钥匙掉进了一个池子里,明明池子看上去很浅,但实则很深。所以,最佳的打捞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由此,让学生在延伸性探索中更进一步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形成趋近完整的知识框架。需要注意:学生在实践期间难免要遇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具体分析问题的形成因素,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 打造另类班级文化,彰显科学知识魅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它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大部分成员的共同信念、价值观、态度风气的结合体,将影响班级大部分成员的言行倾向。
围绕STEAM理念打造另类班级文化,融入科学思想,这是带领学生领略科学殿堂的有效途径。在这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然后将班级文化的设计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以此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而在学生设计的过程里,他们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科学学习体验。
以科学主题的板报设计为例。首先,学生可以开辟一块科技角,将自己喜欢的科学类游戏、实验的情境图绘制下来,贴在板报上。由专人负责或是全体同学轮流每周更新一次,便于学生观察;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区域面积、内容统筹等细节问题,确保有限的板报内可以增添足够多的科学知识点、科学小文献;最后,利用艺术的知识对板报进行美化,提高其艺术性,确保画面布局的工整和严谨。
这样一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不单单需要运用科学课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将语文、数学、美术等知识纳入到其中,从而更进一步地实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串联。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的阅读区内安置一些经典科学类的书籍。此类书籍与传统的科学教材、科学参考书的差别是:其中的许多问题具有游戏性,而且还间接涉及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比如,有关“球的反弹高度统计”小游戏,既需要学生运用力相关的计算公式,同时也需要学生利用数学课中“距离”的知识。
由此,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到如何实现知识的交叉运用。这些有趣的发现能够改变他们对科学的看法,增强其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动力。
总而言之,STEAM作为一种功能丰富、技术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是增强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在體验期间,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感受科学知识的运行规律,可以更清晰地捕捉科学概念思路,这对于他们日后的科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突出STEAM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深度挖掘它的可行性,全面提升课堂质量,无疑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玉佩.小学“STEAM”教育在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创新人才教育,2016(5):71-75.
[2]苏彤,刘宣佐.小学STEAM课程设计的六步流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9):10-12.
[3]朴美善.浅谈“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2016(5):52-53.
作者简介:林铭孜,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