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与创新的双向选择与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笛

  摘要:壁画创作教学一直都是壁画教学中非常重要,并且一直是整个本科教学中占比很大的课程教学。在壁画创作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公共环境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壁画与公共环境之间是一对共生体,这是壁画创作的根本,也关乎整个壁画艺术创作作品的成败、艺术特质、创作方向、创作定位等因素。因此壁画创作教学并不仅仅是指某一门创作课程,而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思路,从而将这样的思路和理念贯穿到整个壁画专业教学中,这样的理论视角既具有代表性,又是壁画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壁画;创作教学;传统;创新;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135-03
   壁画创作教学一直都是壁画教学中非常重要,并且一直是整个本科教学中占比很大的课程教学。壁画艺术创作有其特殊性,它既具有纯艺术表达的成分,要求艺术家具有敏锐感性的艺术素养,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概念,具有设计师的严谨、理性的现实态度。在教学总体思路上,应该明确壁画是公共艺术,壁画是在公共建筑空间环境中的综合造型视觉艺术,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公共艺术人才,是为公共环境服务的艺术创作人才。
  壁画艺术专业的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和创作课程两大类,所有的课程设置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壁画创作有别于纯粹的架上绘画,在壁画创作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公共环境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壁画与公共环境之间是一对共生体,这是壁画创作的根本,也关乎整个壁画艺术创作作品的成败、艺术特质、创作方向、创作定位等因素。因此壁画创作教学并不仅仅是指某一门创作课程,而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思路,从而将这样的思路和理念贯穿到整个壁画专业教学中,这样的理论视角既具有代表性,又是壁画教学的根本。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课程内涵来实施壁画创作教学,通过壁画创作构图、题材、形式、材料表达等各方面进行创作练习的加强训练,探讨现代壁画艺术创作的基本观念和技法语言,加大对空间的理解和对材质语言的认识及体验的课程内容,注重引导学生具备“作品意识”和“创作思想”的思维开发,学会正确地观察与艺术思维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致力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其综合艺术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结合多年的创作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壁画创作教学新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1.课堂内外结合。从我们多年的创作教学实践来看,完全利用课堂中的规律和技能来进行创作是不够的,那些在毕业创作中取得优秀成果的同学都是非常注重平时积累创作经验、勤于思考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来完成创作实践是非常有限的,这种创作实践和思考必须贯穿到课堂之外,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仅仅依靠课堂容易让自身的创作形成断层,缺乏学术性和艺术性的价值,艺术语言僵化,艺术生命力短暂枯萎。只有通过课堂内外的积累才能有底气让自己发挥更多的潜能,从而取得更多更好的创作经验。作为教师,则是多鼓励和支持,不仅仅是精神上,还要从实际的操作上给予帮助,结合一些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创作,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互动,达到创作教学实践的良好效果,这些都能更好地使壁画创作教学良性发展,也让教学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
  2.习作与创作结合。习作与创作既有不同又有内在的联系,习作是走向创作的必经之路,而创作则是習作的延伸和拓展,两者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许多在习作阶段画得不错的同学,到了创作阶段都“找不到北”,没感觉,没灵感,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质疑。因此笔者在创作教学中建议同学们进入到创作阶段,应该多从平时的习作中汲取养分,将习作延展到创作中来,而不是另辟蹊径,在创作阶段完全把习作的积累和经验抛开,这样容易造成“人面狮身”,也就是说分割出两种思维方式的弊端——习作阶段只会照葫芦画瓢,本能地反射出物象,而在创作阶段则是到处“造假”,既无技术含量,也不能让人动容动情。
  3.基础教学与壁画创作语言的探索结合。现如今,壁画创作教学主要的问题还体现在创作教学与基础教学脱节,不能很好地与基础教学相衔接,以至于学生从基础课程进入到创作课程很难进入状态,不能很好地转变思路,从而影响教学的进度,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壁画专业教学四个学年的安排基本分为:调整期、基础期、积累期、综合期,调整期是大一新生必经的适应过程,所有的课程安排都是统一的基础课程,但是进入二年级的专业基础期以后,随着课程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等方面的提升,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相关的公共艺术课程,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公共艺术的常规知识和规律,为壁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广西艺术学院壁画专业的创作课程从大学二年级就开始了,从二年级的《壁画创作基础》到三年级的《壁画主题性创作》,再到四年级的《毕业创作》,教学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基础课程里适时地向学生灌输一定的创作理念,学生们也将从一个壁画专业小白慢慢成长为一个对壁画专业有所了解认识甚至热爱的专业人士,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创作的魅力,并实践其中。
  4.从单元课程入手,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加强现代建筑空间公共环境美学的意识和概念。壁画创作对空间的理解和对环境美学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现代壁画创作中,由于大量作品直接进入现代建筑内、外部公共空间和社区生活环境中,如何更好地与空间环境相结合,体现出作品本身的魅力至关重要。这其中包含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不同的空间表达,不同空间环境的内在表达潜力的开发以及对建筑空间和公共环境的把握等所蕴含的基础理念,已成为现代壁画创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5.逐步认识壁画艺术规律,把握壁画艺术创作主题与形式的关系以及画面形式美感。壁画创作教学需要进一步重申壁画创作教学中构图的重要性,笔者经常将画面的构图比作一个人的骨骼、骨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不管采用何种艺术表现形式,作品的构图就如同一个人的骨架,只有构图完整,也就如同一个人的骨架完整才得以站立一样,创作草图才得以成立,这一点在创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第一位的。这一步走好了,接下来所采用的材料选择或者表达方式等都是围绕着构图所展开,就像附着于骨架上的血肉,使得整个人的身躯可以完整,这样的作品才可以称之为完整,作品的成功完成也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   6.材料多元化发展的介入引发传统创作观念的改变和选择,在与多种材料的亲密接触中,在壁画艺术创作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触发其创作型思维。如今城市的迅猛发展给中国壁画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壁画艺术语言多元化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材料技法的不断创新拓展和发展完善的风格,使艺术创作大环境朝着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形成良性的发展。而如何在这种具有社会性的公共艺术与学院式的壁画创作教学两者之中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将空间的观念和对材质的理解有机结合于壁画创作教学课程之中,已经成为壁画教学的新课题,亦是当今壁画教育者努力去实践与探索的目标。
  7.注重学习中外美术史,认识、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大师。在笔者任教的十多年里,发现一个让人痛心也令人费解的事情,就是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冷漠态度和无知,对很多美术常识、艺术家、艺术作品不了解,也不愿意主动去了解,可以说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几乎空白的领域,这其中有学生的惰性,也有教师在引导上的失职。因此,每一次上课笔者都要求学生们在课余多跑图书馆,多看画册多看书,让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起来,而不至于将来仅仅成为一个只是会画两笔的画匠。如今我们身处网络时代,网络的资源极其丰富,每天都呈爆炸式地向我们灌输各类新闻信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总之,学习是综合性的,而不是片面性的,尤其是同学们进入到创作实践中,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积累,是很难胜任创作这样的学习任务的,更别说将来毕业到社会上承接大型的壁画创作了。我们的壁画创作教学既要有线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学习,同时还需要用横向的学习方式去补充学生的知识体系,这样如虎添翼的学习才是事半功倍的。
  8.交叉学科的融会贯通,培养机制的改变,主修与辅修,本专业与交叉学科的互动关系。壁画专业是一个交叉互动的综合性学科,单一平面的教学手段是无法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科拓展的,因此,以满足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开设建筑欣赏课、东西方壁画史论课、多媒体与环境设计课等跨学科课程,结合建筑史、壁画史讲授传统与现代、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壁画等相关问题,创建学科交叉互动机制让学生通过选修等教学方式能更加立体、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壁画专业。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来说,这是时代在呼唤复合型、综合性人才,而对于艺术家本身来说,这是自身的要求和定位,壁画艺术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交叉学科知识、良好的团队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还应该尊重公众群体,只有在“以人为本”这样的意识信条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造福人类,服务大众。在教学要求和目标上我们不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能力,掌握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和技法,同时应该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壁画、建筑和环境艺术等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壁画创作的能力。
  9.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宽容、信任、发现和鼓励,笔者认为创造相对自由空气的创作空间和氛围是保持和调动学生创作热情和生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做到信任和宽容学生的奇思妙想并肯定和鼓励大家将其付诸实践。在教与学这一对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作用和位置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如果按照百分比来看的话,学生应该占据30%—40%,教师则占据60%—70%,教师的任务犹如引路人,将方向和方法告诉学生,剩下的交给学生自主消化、自由发挥、自己完成,主动权仍然还是要交给学生,关键还是看学生自我的造化,当然这期间教师依然起主导作用,但是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和旁观者,教师是引路人和助推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把学生推到最佳的创作状态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10.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社会。艺术其实是对社会思考的结果,尤其对于壁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胸怀,关注人与自然,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与世界观,并且善于不断地更新观念,面对社会、人、自然要做出正能量的思考和判断。壁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平时要海纳百川地广采信息,适时了解世界艺术动态,要立足本专业放眼全世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各种渠道丰富文化体系,具备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并参与到当代文化中去。参加展览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社会的方式,青年学子本身就具备强烈的竞争与参与意识,再加上大学期间积累的一定数量的作品,完全可以通过班展、联展、个展和社会展等渠道展示自己,宣传自己,对于这一点,我们的教师都应该大力提倡并且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另外,壁画专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服务社会的方式,那就是走出校外进行社会实践,这是一个很好地让社会认识壁画专业的重要渠道,也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的方式,这种将创作教学与社会实践很好地相结合,立体、一体化的创作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感到学以致用,用尽其力、用尽其才,更有利于出人才、出作品。
  好的创作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内涵不仅包括学校创作教学如何建立良好的课程内容,这里说的“良好”是其合理性和科學性,同时更包含了学生在其中真正学习到的创作能力和思想内涵。无论是从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发掘与培养,到引导学生对美术史和文明史的了解与认识,还是对当代文化与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最终形成学生对创作语言的掌握与运用、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等诸多方面,这都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充满挑战和未知的过程。总之,它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创作教学模式所追求的一种探索和实践,希望能给现行的壁画创作教学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