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先华

  [摘要]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高效转化已经成为当前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产生是由学生个体、教师、学校和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涉及到社会、教育和人的心理等各个方面。为了有效转化学困生,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与家庭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学困生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数学学科学习起来相对较为枯燥,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最终容易产生大量的学困生。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1.学生心理层面
  数学学困生习惯于对数学公式死记硬背,不具备相应的概括、归纳和经验总结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解题策略方面缺乏灵活性。
  数学学困生缺乏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自觉性和自制力差,学习意志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诱惑。在课后复习环节,学困生往往依赖于家长,不善于对知识进行整理、分析,也就很难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数学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落后,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家长的埋怨,因而普遍存在自卑、懒惰、逆反、孤僻、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学困生对自己缺乏信心,烦躁不安,故而很容易陷入学习困境中。
  2.学科层面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有其本身的学习特点和要求。首先,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和掌握,再通过大量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其次,在数学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从小数、分数的认识到应用,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掌握到方程的学习等等,不同学段的知识环环相扣,如果对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未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又不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就会对后面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难。
  3.教师层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每天有大量的时间与学生接触,因此,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学生普遍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师,但事实表明,很多教师依然沿袭陈旧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互动,教学方式死板,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
  一些教师教学水平有限,不能透彻理解教材,讲授不清晰,僵化地按照答案模板讲解习题,强调解题结果却不重视思考过程,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很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有限的课堂互动也相对集中在优等生之间,对待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缺乏耐心、责任心,不能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久而久之,学困生知识脱节情况严重,问题与日俱增。
  在以学习成绩为重要考核标准的教育环境中,部分教师在功利心的驱动下,戴有色眼镜区别对待优等生与学困生,认为学困生不思进取,拉了班级成绩的后腿。在他们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也基本由惩罚代替疏导,这使得原本就敏感自卑的孩子更加抵触数学学习,进而对教师产生排斥甚至厌恶的情绪。这种不良的师生关系成为数学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巨大阻碍。
  4.家庭层面
  随着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日渐提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都是尽量满足,这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之相对的,那些长期生活在不和睦或者不健全家庭中的孩子,则可能会因为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或者漠不关心的态度而变得日益自卑消沉、性格孤僻,他们缺乏安全感,不善于与人交往,更无法专注于学习。
  家庭教育在孩子日常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不少父母认为给孩子创造衣食无忧的环境就是尽到了父母的责任,或者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日常陪伴,还有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受教育水平不高,孩子一旦犯错就是简单粗暴地打骂,不能与孩子进行正确的交流和沟通,致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良好愿望,丧失了学习信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
  二、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相处,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要努力平衡教学任务与激发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面对学生质疑的声音要虚心听取,并及时修正自己教学上的不足。
  对学困生要秉持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在教学中坚持“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的原则,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学校及教师要重视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课堂上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与长处并给予肯定,逐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讲课时深入浅出,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授课速度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调整,必要时可以选择“放慢镜头”。在教学设计时要顾及学困生,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划分教学层次,制定符合学困生学习能力和标准的教学任务及目标,并积极评价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方法,拓宽思考与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过程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要肯定学困生的每一次积极尝试,鼓励他们勇于纠错,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进而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师要勇于走出教学的“舒适圈”,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个人魅力,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做到跳出课本与习题,旁征博引,用更加贴近生活的实例辅证教学内容,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及需要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如分组讨论、速算比赛等,积极引导学困生参与其中。同时,設定不同层次的激励目标,如兑换一份小礼品或减免一次假期作业等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此外,还可以更多地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课堂的交流、讨论和展示,鼓励他们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通过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待数学学困生,要耐心地辅导他们,引导他们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逐步养成课前自觉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
  4.实现与家庭的良性互动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起到了主导作用,但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作为父母首先要努力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地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营造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加强与孩子的日常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和内心的真实意愿,逐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沟通以及家访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他们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通过家校沟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困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和情绪波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与家长共同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足,进而对症下药。
  总之,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导学困生逐渐摆脱学习上的困难和枷锁,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帮助学困生提振信心,逐步夯实基础,在点滴积累中不断进步;引导家长鼎力相助,用关怀、陪伴、信任和鼓励给予孩子强大的支持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孙俊灵.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成长之路,2012,(21).
  [2]沈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以扬州市某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3).
  [3]何文娟.小学中年级学困生的现状转化策略研究:以上海市S学校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朱琪,吴晓川.学困生教育研究现状及转化策略探析:以一项区域学困生教育的调研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4).
  (责任编辑 赵永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1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