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廖聪文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一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探究原因法、比较分析法、假设法、辩证分析法以及比喻分析法去设计教学问题,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一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在以往教学实践中,教师较少有意识地专门去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问题。因此,笔者尝试探索归纳出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问题设计方法。提出了探究原因法、比较分析法、假设法、辩证分析法、比喻分析法。现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探究原因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够分析、探究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文学的认识。”运用探究原因法去设计教学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以及结合导学案里面的相关链接,谈谈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回答:“我觉得原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是太子丹过于疑心,过于性急;第二是准备与荆轲一起入秦的友人未能一起进入秦国;第三是秦舞阳徒有虚名;第四是荆轲的剑术问题;第五是荆轲想生擒秦王。”
  二、比较分析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比较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比较分析法去设计教学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郑伯说服烛之武,烛之武说服秦王,晋侯说服子犯,樊哙说服项羽,荆轲说服樊於期,太子丹说服荆轲。以上的说服中你更喜欢哪个人的说服?为什么?”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回答:“我更喜欢烛之武说服秦王,因为烛之武先是分析灭郑的利与弊,然后请秦王自己选择,给予秦王足够的尊重。”
  三、假设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获得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独创性的提升。”运用假设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一)反面假设分析法
  反面假设分析法,即假设反面的前提,推测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
  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太子丹没有催促荆轲,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回答:“如果太子丹没有催促荆轲,那么荆轲可能等待他友人的到来;他的友人可能剑术高超,是真正的剑客;有了真正的剑客,就不需要秦舞阳,就不会打草惊蛇;既然有了好的剑客,又没有打草惊蛇,那么可能刺杀秦王就成功了。”
  (二)假设角色法
  把学生假设为另外一个角色,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烛之武退秦师》时代的一个读书人,你会选择辅助哪个君主?为什么?(可以选择的君主包括郑伯、秦王、晋侯)”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回答:“我不会选择郑伯,因为郑伯缺乏发现人才的能力,有烛之武这么好的人才,不能及早发现,自己在他手下有被埋没的可能;我不会选择秦伯,因为秦伯过于看重现实中的利益,一旦没有利用价值,弃之如履、毫无情面,自己在他手下没有安全感;我会选择晋侯,因为晋侯有仇必报、有恩必报、顾念旧情、有大智慧、冷静能忍耐,在他手下做臣子会如鱼得水。”
  (三)假设真实情境法
  假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把知识学以致用,在交际中发展思维。
  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学完这三篇课文,我们学到了说服别人的技巧,如动之以情、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害、根据对方的性情及经历去说服等。假设你想读文科,但是你的父亲想让你读理科(假设你的父亲是个心软的人),你该怎样说服他?”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回答:“亲爱的爸爸,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想让我学一门技术,将来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我非常感激您对我的爱。只是我的兴趣在文科不在理科,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况且我文科基础非常好,理科基础比较差。并且将来我想做一名语文教师,为了这个梦想我会一直去努力,高中的学习是艰辛的,没有伟大的理想很难坚持下去。另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一定就要学理科,文科学好了也可以大有作为。此外,幸福固然在于结果,但也在于欣赏沿途的风景,文科就是我最爱的风景。爸爸,我知道您是爱我的,也希望我幸福,您能再好好考虑这件事情吗?”
  (四)假设穿越作品法
  作品的结局未必让每一个读者都满意,但是假设我们能穿越到作品之中,也許就能改变作品的结局。
  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假设你穿越到《荆轲刺秦王》这部作品的时代,你很想改变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命运,为此你会付出哪些努力?”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回答:“我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见识,得到太子丹以及荆轲的重视;然后劝告太子丹做事要有耐心,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且好好考察一下秦舞阳是否真的有胆量;我也会劝告荆轲抓紧时间练习刺杀剑术,不要被太子丹的语言激怒,要等一下自己的友人,还有我了解到秦王的身手也很不错,千万不要想着生擒他。”
  四、辩证分析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语言运用,获得辩证思维的发展。”运用辩证分析法设计教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看待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阅读导学案里面关于项羽与刘邦的相关描写,再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回答:“刘邦并不像课文中那么完美,他虽然知人善用、从谏如流、礼贤下士、能屈能伸、处事果断,但他也有为了逃命而把子女推下车的行为,也有残忍自私的一面;项羽也不像课文中表现的那么差劲,他虽然冲动易怒、容易被欺骗、有妇人之仁、骄傲自负,但在《垓下之围》这篇文章里,他也有勇武过人、重情重义、视死如归的一面。”
  五、比喻分析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运用比喻分析法去设计教学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要把荆轲比喻成一个物品(可以是动物、植物、事物),你会把他比喻成什么?”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回答:“我会把荆轲比喻成竹子。荆轲面对强秦,不畏惧困难,就像竹子四季常青,不畏惧风雪一样;荆轲面对太子丹的质疑,不惜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渡过易水,就像竹子一样有气节,‘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原因法、比较分析法、假设法、辩证分析法以及比喻分析法去设计教学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项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2019YQJK49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廖聪文(1987—),男,广东省肇庆市广宁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1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