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本科生形成性评价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祝侠丽 贾永艳 田效志 周宁 蔡邦荣

  摘  要 结合自身工作實践,以具体本科班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理论和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探讨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本科生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本科生;形成性评价;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中药药剂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0-0028-03
  Abstract The author combined own work practice, with specific classes of Polymer Science in 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men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make full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discuss the infus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undergraduate formative evaluation. This method could promote the students’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and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dergraduate; forma-tive evaluation; polymer science in pharmaceutics; pharmaceutics of TCM experiment
  1 前言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1]。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20世纪90年代起,形成性评价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变教学模式的一种课堂评估方法和辅助评价手段得到重视[3]。
  现代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可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传播和使用。随着网络时代高校内部局域网的普及,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逐渐转变为以信息网络为主体,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随堂提问相结合的模式[4]。笔者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本科生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2 理论课的形成性评价
  以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级药学本科班限选课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程为例,该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进行,考核方式为考查。形成性评价均体现在教学过程,考核项目包括考勤、提问、作业和设计性作业四个部分,没有终结性考试;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出勤情况占20%,提问占20%,作业占20%,设计占40%。
  1)考勤。总计20分,每旷课一次扣2分,每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直至扣完该项应得分为止。无故旷课达到任课教师规定或课程教学要求的课时数时,取消该学期课程的成绩评定资格。2016级药学班共计109人,如果按照传统的点名方式考勤,非常耽误时间,可尝试采用专门的考勤设备或微信签到等方式进行。但无论采用哪种考勤方式,如何避免考勤作弊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无故缺勤、迟到的情况几乎没有,确有情况不能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需及时提供正规的请假条。
  2)提问。总计20分,需按实际回答情况打分。传统采用随堂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的题目难易程度不同,供学生应对问题准备的时间、顺序均有差别,打分时教师的主观性比较大。同时,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每位学生均被提问到所需时间较长,不易操作。
  笔者尝试采用问卷星设计仅包含选择题和判断题的问卷,题量预计在10分钟内完成,并生成二维码。下课前10分钟,通过PPT展示二维码,学生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即可进行在线答题,提交后自动给出成绩及错题解析,便于及时查看。从实际情况看,学生比较喜欢这种考核方式,学习积极性较高,最终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设计时应注意题量适宜,保证学生的答题时间;为防止二维码以图片形式转发,可采用动态形式;另外,还需要注意在预定时间及时关闭在线问卷。
  3)作业。总计20分,需按作业实际完成情况打分。为巩固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往往布置几道书本上有明确答案的作业。这样一来,作业的雷同率较高,成绩不好评判。笔者尝试让学生针对某一常用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通过查阅线上线下的相关资料,写出该材料目前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本科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强,交上来的作业比较认真,格式也较为规范,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为他们以后科研论文的书写奠定基础。如果再加上论文重复率检查的话可能会更好,但应注意循序渐进!
  4)设计。总计40分,需按作业实际完成情况打分。设计性作业一般安排在教学任务即将结束时布置,根据课程特点,让学生运用本门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综合性作业,如小论文、学术论文等。本学期笔者尝试布置一个开放性问题,如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或高分子材料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等,学生可自由组建8~10人的学习小组,各组成员合理分工,通过资料查阅、拍摄照片等形式汇集素材并进行整理,最终以PPT方式进行展示。此项考核所得的分数为该学习小组所有学生的分数。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善于观察生活,进一步加深并拓展了对药用高分子材料的认识。如果时间充裕,组织学生采用PPT分组汇报并进行面对面讨论,相信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实验课的形成性评价
  以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药本科班必修课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为例,该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进行。形成性考核项目包括考勤、实验考试、自评、互评和实验报告五个部分。课程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出勤情况占5%,实验考试占10%,自评占5%,互评占10%,实验报告占70%。下面主要探讨实验报告的评价方式。
  实验报告既是实验者对实验内容的书面概括,又是对实验原理、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既是考查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资料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又是评定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5]。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与讨论以及思考题等,其中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与讨论两部分最能体现学生的差别。
  1)实验内容部分。中药药剂学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剂型的处方、制法以及质量检查,另要求制剂处方后附处方分析,制法后附工艺流程图。中药制剂的工艺流程图利用文本框、箭头及其他图形符号等表达方式,如感冒清热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痱子粉的制备工艺流程图等。借助于工艺流程图,可清晰直观地表达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可以简单列举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操作要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并建立清晰的思维网络,为后期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采用PPT讲述具体实验项目的同时,会给大家展示一张工艺流程图,供学生参考,但更鼓励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创新。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内容部分写得越来越好,不仅格式规范,而且逻辑清晰。处方及处方分析中,几乎能够将方中每一种物质的作用正确标出,且排版较为整齐。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面,大部分学生采用直尺、铅笔等工具进行绘制,不仅清晰直观,而且简单明了。也有部分学生使用计算机程序如Excel、PPT等进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打印后粘贴。这与有些教师提出的电子版实验报告又接近了一步,可为学生后期毕业论文的书写、项目的申报等奠定一定的基础。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将其实验报告拍照上传至班级群,也可在下次实验课时以PPT的形式展示,鼓励的同时供其他先生借鉴与参考。
  2)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该部分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对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讨论两个部分。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常采用文字结合图表的形式进行,如不同基质黄芩苷软膏及乳膏的扩散速度,牛黄解毒片的溶出曲线等。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利用智能化手段,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实时动态、全面系统的记录。例如:对不同制剂的外观形态进行记录,如三黄栓、黄芩苷软膏、痱子粉等;对制剂的变化过程进行记录,如复方硫磺洗剂的沉降,脂质体的凝胶化;对显微镜下微粒的形成过程等进行比较分析,如薄荷油微囊的形成过程“乳滴→凝聚囊→沉降囊→固化囊”;还可以对制剂的制备过程进行录像,供课后进一步学习或交流,如丹参注射剂的熔封、感冒片的压片过程等。对获得的图片、视频可以有选择地打印粘贴在实验报告上,也可以上传到学院网络教学辅助平台的班级群,实现共享与互评。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最为精彩。多数学生采集的制剂图片清晰、系统,并对图片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处理,如分类排列、加标注等。有的学生不仅收集了合格制剂的照片,还收集了失败的实验结果,并加以比较分析,作为实验讨论。
  4 讨论
  总之,无论在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理论教学中,还是在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积极运用形成性评价,均能够激励本科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6]。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形成性评价相融合,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活跃教学过程,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7-8]。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通过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努力探索优化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布莱克,樊涛.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前景与问题:教师的角度[J].考试研究,2012(3):73-81.
  [2]施永刚.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形成性评测[J].教育,
  2016(34):46-47.
  [3]姚兰芝.试论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應用[J].江苏高教,2012(2):95-96.
  [4]刘时乔,李春花,王红芳,等.形成性评价在中药药剂学实验中的应用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8):205-206.
  [5]李春花,李佳佳,郑鹏,等.形成性评价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64-66.
  [6]贾永艳.中药药剂学实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2.
  [7]张宇燕,黄燕芬.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形式[J].信息记录材料,2018(12):172-173.
  [8]蔡明烨.试论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6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