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师“中学地理实践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实习课程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培英 李春旺

  摘    要:实现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需要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设计与应用能力。目前,我国高师地理教师教育的体系中只有中学课堂教学实习,没有实践活动资源开发和应用方面的实习。为此,进行三年尝试后,建议将“中学地理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应用”作为一门教学实习课程纳入师范生培养体系,采用大学与中学合作、建立野外实习基地等方式,由中学教师设置实习课程内容,以适应当今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高师;师范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实习
  一、问题的提出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构建开放的课程是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地理课程要培养学生形成四个地理核心素养,其中之一是“地理实践力[2]”。不难看出,未来的地理课程更加关注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课程目标,首先需要中学地理教师具有较强的地理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开发地理实践课程资源并设计和组织中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
  从目前中学地理教师的状况看,能够结合中学地理课程要求,有效开发野外地理课程资源,为中学生设计恰当地理实践活动且能顺利实施的地理教师并不多,这是一直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教学不能普遍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学地理教师自身实践力以及开发资源能力存在不足,与大学期间缺乏地理实践教学实习不无关系。目前,国内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计划中,均有一定的地理野外实习安排,属于地理专业实习,主要是在教师带领下,到野外学习相关知识和考察方法。教师教育方面,均安排有课堂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主要是地理課堂授课,但尚无中学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活动设计、实施的地理教育专业实习。从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角度看,地理专业的野外实习与教师教育专业的中学教育实习还没有建立必要联系。学生在专业课中经历的野外实习,是未来地理教师专业背景和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两个原因可能削弱这种知识和能力的作用。一是专业野外实习是分散在3~4年之间进行的,较早实习学到的内容到中学后往往已经部分遗忘;二是专业野外实习因每门课的教学目标都源自该课程的性质,与教师教育专业并无天然联系,学生学习到的往往是某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不会涉及中学实践教学活动开发设计以及指导中学生野外活动的训练。所以,地理专业课程中的野外实习训练并不能自动满足中学实践教学的需要。从教师教育的角度看,师范生中学课堂教学实习只是帮助他们熟悉中学教学的“一条腿”,还缺乏地理实践资源开发、设计与实施的 “另一条腿”。高师应将地理实践资源开发、设计与实施等内容纳入到师范生培养的整体教学计划之中,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实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将分散在高师地理专业课程实习中的学习经历与教师教育需求结合在一门新的教育实习课程中,使师范生及早受到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方面的系统训练,增强他们对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认识、组织和实施能力。
  二、实习课程的开设尝试
  2016年至2018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地理专业的师范生中进行了三次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活动设计、实施方面的小规模实习尝试。实习课程的名称确定为“中学地理野外教学实习”,以对应传统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习”。参加实验的学生以全日制教育硕士为主,吸收了部分四年级本科生。实习地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溪和斋堂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基地,每次教学时间为五天。学生大部分时间住在实习基地。
  1.课程目标的设计
  从地理教师职前教育的角度提升地理实践教学能力,具体目标为:①具有地理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开发能力。②能够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③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针对不同的课程资源设计出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④具有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和实施流程
  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本实习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调查、开发地区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资源,进行与中学课程有关的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并模拟实施。课程主要由考察-设计-交流-再设计-实施-总结几个环节组成:带领师范生考察、体验门头沟区已经开发得比较成熟的地理实践活动路线;以门头沟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为例,给予实习师范生讲述区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以及针对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带领师范生对灵溪和斋堂等陌生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就师范生发现的课程资源及可能进行实践活动内容进行广泛的生生与师生交流;指导学生就发现的课程资源进行遴选,围绕任一学段(初中或高中)课程标准,确定出一个实践活动主题,并针对该主题进行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学生就所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并在其他学生建议及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正;实习师范生各自完成一份完善的教学设计;选择1~2名学生就其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进行现场实施,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观摩。
  3.课程的特点
  本实习课程有三个特点。其一,与大学专业野外实习相比,课程目标与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需求密切结合。课程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专业方面的新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开发资源、设计中学课程、组织实施,偏重方法和能力。由于本实习课程整个学习过程均在学生陌生的区域完成,他们完成课程后完全有能力在将来的工作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及实施。
  其二,与大学专业野外实习相比,课程更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凸显师范生的独立探索、体验学习而非总是教师带着学生边走边讲。一方面因为学生已近大学毕业或已经开始读研,自身的独立性已经较强,另一方面,也希望本课程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未来在中学使用。为此,实习先从学生自身考察体验出发,逐步完成一个地区实践教学活动资源的开发及相应的实践活动过程设计。
  其三,开启了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合作开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方式。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学密不可分,常用的互动方式包括到中学见习、实习,外聘中学教师到大学授课和兼职指导学生教师教育主题的毕业论文等。本课程尝试的方式与上述做法均不同,采用的是大学、中学教师共同开发课程,且中学教师主持设计课程内容和实施。从基础教育方面看,这也与目前大学设计教育实习,中学仅是“接收”“指导”的做法不同。这种实质上的开发合作,有利于实习内容和形式更加适合中学地理教学的需要,也利于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三、收获与反思
  三年的教学尝试表明,这种新型的实习课程是可行的,与常规的“教育实习”共同构成地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双支点”。参加活动的所有学生均表现出色,完成作业的质量很高,收获很大。有师范生提到:“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对地理实践课程的开发有了很大的启发。地理实践课程最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发现。发现资源之后,如何去挖掘其中蕴含的知识,如何去设计方案和实施这门课程,让学生真正得到提升,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
  要使得这样的课程持续发挥作用,需要有以下条件保障。首先,要将其纳入师范院系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成为正式实习课程,以便获得必要的时间和政策等支持。其次,实习期间尽量住在实习基地,以便增加对实习地区环境的多方面感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8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