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标准下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轩

  摘 要: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必修的一门艺术科目,在新课改制度下,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要求,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通过识读图像、表现美术、判断审美、实践创意和对文化的理解等五个方面进行体现。对初中美术学科提出“核心素养”要求,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综合发展,对于初中美术教学目标的完成也有较大帮助。本文就农村初中阶段美术欣赏课中“核心素养”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初中;美术欣赏
  一、 “核心素养”定义分析
  “核心素养”可以定义为“学生处于相应学科的学习阶段中时,逐步养成的一种以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素养和行为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品格”和“能力”不是指学生在该阶段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学生在独立解决一些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时,而表现出来的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早在2014年就已经提出,直到2015年初,教育部在针对各个学科的新课程标准颁布时,将“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提出,并将其加入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当前我国的教育阶段中,对于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必须重视。
  美术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是基于美术的学科特性,结合社会需求和美术学科教学要求而提出的,在初中美术课堂汇总,有效运用“核心素养”要求,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调高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都有着较大意义。但是就我国当前的美术教学情况中,部分教师觉得美术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来说,考试压力要小得多,所以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也只是针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品格素养”和“行为能力”并没有给予重视,教师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 我国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地区之间经济情况存在差异,城市与农村的初中教学模式存在着差异,在我国农村地区,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农村学生缺乏对美术知识的基本认识
  在一些农村地区,美术课程并不受重视,教师认为美术课与考试关系不大所以没有对其进行一个教学规划,而学生也认为美术并不重要所以没有将其列入自己的学习计划中。在经济落后较为严重的农村地区,甚至存在没有开设美术课程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论知识积累都较为欠缺,对于美术课程中最基本的色彩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表面问题上,甚至有的学生可能连最浅显的美术知识都不知道。
  (二) 农村学校对于学生美术教育不够重视
  大多数的农村初中教学阶段中,不论是学校整体,还是教师个人思维,包括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在内,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而习惯性忽略学生的美育发展。他们对于美术的认识都停留在美术是一门副学科,学与不学都没有什么关系,对学生未来的升学没有什么影响。鉴于这种思维观念,美术课程就显得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学生和教师对于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忽视,自然也就不会重视美术学科的各类考试。更为严重的情况是,临近考试前夕,美术课堂会被教师认为是主要学科的其他科目占据。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在农村的初中教育中,美术课程是很难进行开展的。
  三、 “核心素养”要求下农村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
  前文有提到,在农村的初中教学中,美术课堂要想顺利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现就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建议。
  (一) 转变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
  其实,美术是一门较为有趣的学科,带有形象生动、直观鲜明的特征,这些特性与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很接近,也是美术学科独有的一大优势。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再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与认知程度,进行一种教学创新,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于美术学习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加强初中生的设计和沟通意识
  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其实生活就是最好的舞台。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可以针对课堂内容进行一些设计元素添加,提升学生对美术的设计欲望。例如,给学生设置一个“设计自己喜欢的房间布置”的主题,让学生发散自己思维,结合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设计,对于学生所设计出来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出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发作用,并形成学生自身对于美术的鉴赏能力。
  (三) 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和美术教育评价机制
  要想实现良好的美术课堂教学,初中美术教师必须清楚明确美术教育评价机制。在教育工作价值评价机制下,对于充分认可和准确评价初中美术教师的工作价值,完善初中美术教师的定位;在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下,美术课堂教學可以采用多方参与,让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积极参与到评价机制中,公正对待美术教师,实现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在学生学习评价机制下,评价标准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必备技能,对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能力培养、纠正学习态度以及树立审美观念也应该予以重视,实现初中生的综合发展。
  四、 农村初中美术课堂中应用“核心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制度的推进,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一些农村初中学校对于核心素养没有予以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也并没有将核心素养列入教学规划中,导致初中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存在培养难题;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缺乏认识,对于核心素养不会给予主动性的重视,而且学校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都容易忽略,学生之间就更容易对其忽略,部分学生存在美术课程只是传授美术知识,或者学习之余进行放松的课程,受这种心态影响,美术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都难以实现,更别提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对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美术教师应注意其教学方法,因为核心素养不同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只需要进行讲授即可,美术课堂中的基础部分是识读图像和美术表现,这些也是课堂中能够轻松实现的部分,但是针对美术课程学习延伸出来的设计审美、创意理念等部分因为相对抽象化,是没有既定的模式能够进行讲解的,对于这些内容,美术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辨识和评价方法进行引导。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相对来说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对其培养和应用应当从全面而充分的角度出发,不能只有片面的认知和理解,应充分考虑到美术核心所包括的识读图像、表现美术、判断审美、实践创意和对文化的理解等五个方面,实现初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目标。
  五、 结语
  新课改制度的不断深化和执行,目前我国农村的初中美术教学在逐步进行完善,但是因为经济因素、地区限制等因素,要想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对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有一个清新的认识,对于美术欣赏课中的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美术课堂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有效应用,将德育和美育内容适当地融入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达到美术专业素养和人文底蕴之间的相互转化,不仅能够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强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将美术奖赏与生活相结合而陶冶情操,更能够全面实现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设计和艺术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昕.论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
  [2]余丰.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6.
  [3]薛丹.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青年,2016(21).
  作者简介:王轩,甘肃省平凉市,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曹湾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