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三点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核心素养”为小学美术欣赏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浙美版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国漆器》教学为例,重点从品味漆韵,划分漆器发展;分析技法,欣赏漆器名作和联系实际,补充欣赏资源,这三个方面探究如何让学生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学会欣赏,从而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欣赏;评述;中国漆器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要素,同时也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长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发现很多欣赏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甚至于脱节,同时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经常不被重视,甚至于被忽视。我们忽视了每一节美术欣赏课,正是为了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一点一点的打下基础。因为,欣赏课在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如何让学生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学会欣赏,显得至关重要。于是,我以欣赏课《中国漆器》为例进行教学。
一、品味漆韵,划分漆器发展
《中国漆器》是浙美版小学美术课程中五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欣赏?评述”领域的专题欣赏课。相对其他内容,中国漆器的教学内容就不太容易会吸引学生的兴趣,针对此类的课程,我们美术教师应多思考,多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程度来进行教学设计。
这节《中国漆器》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感,内容相对于大部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但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了解漆器的发展历史,我引导学生去划分漆器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时期。即:以新石器时代中河姆渡文化的木胎朱漆碗为代表的中国漆器的创始期;以战国的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为代表的中国漆器的发展时期;以元代雕漆的栀子纹剔红盘、明代双龙捧寿雕填漆箱、清代描金松石藤萝黑漆盘等为代表的中国漆器的提升时期;以现代福州仿马文堆纹饰工艺六方瓶脱胎漆器、厦门龙纹漆线雕挂件为代表的现代漆器的创新时期。去划分漆器发展史上的四个重要发展时期,是这节《中国漆器》教学开始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欣赏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漆器之后,根据自己对这些漆器发展历史的理解,首先学会如何去品味一件漆器作品。
以原始社会时期河姆渡文化中最具代表的木胎朱漆碗为例,从学生自主角度进行个性化的欣赏,让学生从朱漆碗的外观先观察,去品味这件漆器的独特韵味,如通过“这个木胎朱漆碗粗糙、破旧”“表面呈现出暗红色”等直观感受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这件漆器“粗糙”“破旧”“呈暗红色”直观现象背后的原因是“距今3400-3600年”“已知最早的漆器”“以生漆作为涂料”“造型古朴”等丰富而深入的欣赏评述语言。这些评述语言,有助于学生感受到这个木胎朱漆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独特、庄重、古朴的历史韵味。
二、分析技法,欣赏漆器名作
在上述环节中,我们划分了漆器发展的四个重要时期,品味了木胎朱漆碗的独特韵味,为本环节欣赏历朝历代的漆器代表作,了解漆器设计的特点和制作工艺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中,从五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漆器制作技法。以战国最美的漆乐器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为例,首先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分别从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这件漆器的造型、色彩、技法、用途四个方向探讨,并要求各组长根据要求,组织本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件漆器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漆器有什么不一样”?“这件漆器有什么作用”?“你看到了什么图案”?“纹样有什么含义?”然后在学生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充分讨论的情况下,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引導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这件漆器,利用美术的语言表述漆器的认知。比如: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在造型上通过鼓底座的两只卧虎的“静”,与其背上站立的昂首,细长颈的两只鸟的“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整个鼓的新颖巧妙;色彩上主要以红、黑、金三色为主;双鸟鼓在制作技艺上运用了漆、雕、绘三种技法,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统一。从“造型-色彩-技法-用途”通过这四个步骤,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学生在欣赏这件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上的问题,并且可以以此类推运用到其他漆器的欣赏上。这样同时使学生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中国漆器纹样、制作工艺、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这个环节也保证那些欣赏能力弱的学生,也参与到“漆乐器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的欣赏、评述中,从而使整个美术欣赏课堂更加丰富而深入。
三、联系实际,补充欣赏资源
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认识和欣赏本地区特有的漆器。学生在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下,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如何去欣赏、评述一件漆器,比如划分漆器发展期、分析技法等。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环节的学习任务,课前就让各个学习小组去搜集整理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漆器工艺美术资源,让各个小组成员进行自主分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首先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去发现本地区特有的漆器欣赏资源。然后提出有效问题让每个学习小组成员思考、互相交流。教学中,我以福州仿马文堆纹饰工艺六方瓶和厦门龙纹漆线雕挂件,这两件漆器为例: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上,运用“关键词”启发的方法,将学生们所搜集的资料互相之间进行串联,方便学生更加深入的整理所收集的资料。比如通过“传统工艺三宝”“脱胎漆器”“福州三宝”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明白了“福州的脱胎漆器历史悠久与江西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这时另外一个学生补充到“咱们福州的脱胎漆器地域性明显受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关于脱胎漆器与“福州三宝”之间的关系,一个学生是这样描述的“福州的脱胎漆器因为制作精良与软木画、油纸伞并称福州三宝”。“福州的脱胎漆器还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个学生适时补充到。在本环节中通过福州仿马文堆纹饰工艺六方瓶脱胎漆器,有意引导学生关注福州的脱胎漆器,让学生明白在他们生活的城市中就有这么精美绝伦的漆器,也让学生了解到福州的脱胎漆器是在其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质地轻巧坚固,造型别致典雅,色泽艳丽,装饰精细,结实耐用等特点,是具有福州地方特色艺术珍品。通过同样的方法同侪教学,让学生去欣赏、评述厦门龙纹漆线雕挂件:“做工雅致精细,形象生动逼真,风格庄重古朴,画面活灵活现”。让学生由这件漆器挂件延伸到对整个厦门漆线雕的评价“漆线雕堪称中国一绝,艺苑奇葩”。另外一个孩子则是这样描述到“漆线雕是厦门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精品,在厦门流传300多年”“融合了民间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特色“”,了解了制作漆线雕的工序有:“备料--搓线--盘绕形体--表层贴金。”适时恰当地引入富有地方特色的漆器欣赏课程资源,是对本节《中国漆器》美术专题欣赏课的有益补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那些美术欣赏课中的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实现课程生活化、区域化、乡土化。
这时候,学生已经对中国漆器的历史韵味、造型元素、制作技艺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如何去欣赏、评述中国漆器。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充分运用美术学科知识和方法,完成了本课《中国漆器》的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了学生收集和资源整理的水平,锻炼了学生在想象、欣赏、评述、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学生不仅掌握了欣赏中国漆器的方法与技能,并通过自己对中国漆器的感悟,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漆器美术欣赏资源的方法,去欣赏中国漆器。培养了学生对于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的观念,提升了审美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3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