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志强
摘要: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不同层次学校关注的焦点。学校体育教学一直坚持以拥有健康的体魄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增强学生体质,强健体魄的同时探索可以和学生兴趣结合的体育项目。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和民间体育资源的活力得以释放,并从体育课程人力资源、体育信息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以及体育设施资源等角度进行探索。研究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方向。并进一步响应学生终身参加体育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路径
体育课程资源的定义尚没有明确,但研究者认同其为课程要素来源,并作为体育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目前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标准多样,按照功能、空间、表现形式以及存在形态进行具体细分。明确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意义,并根据当前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明确当前体育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途径。
一、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意义
1.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运动兴趣
虽然经济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但学生的体质却表现出明显的下滑。影响原因众多,但体育教学质量则成为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其中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多样课程资源的引入,可以拓展体育活动时空资源,发挥课程资源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进而接受潜移默化的终身体育观念影响,并在体育活动参与中提升身体素质。
2.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借助多种资源,发挥体育运动的作用
学校体育教学通常一周安排两节或一节体育课,不同阶段还会安排早操、课间操或者体育选修课以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并适当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达成。根据国家体育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规定,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课程要求外,可适当开发地方课程、校本体育课程。并通过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增强课程内容和社会环境以及科技之间的联系,改变课程统一管理的僵化模式,并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多元环境的改革,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并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和核心素养。
3.贯彻素质教育和终生体育的要求,助于文化校园建设。发挥体育的德育优势
学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拓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空间,拓宽德育渠道,并通过体育文化价值的发挥,营造文化校园。在开发不同层级体育课程资源时,课程资源的选择十分重要,优质的课程资源应用于实践体育教学活动,将成为课程实施活动的重要保障。国家层面发布的德育课程、文化校园以及体育教学质质量提升等多个精神文件中,都要求丰富体育知识、组织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体育习惯以提升学生素质,发挥体育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4.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丰富体育研究理论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并不完全涉及体育内容,而是通过开发和利用找到可以发挥体育课程资源优势的要素,借助不同要素的组合,从体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可以适用的理论基础。如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则可以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增强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在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利用的实践过程中,找到实践切入点,探索发展路径,并在不断总结和反思中促进理论的丰富,保证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
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教师的主导和服务引导作用不突出。家长、学生等人力资源开发不到位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体育教师作为绝对的主力,应该发挥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承担力量,基于对新课程的认识以及学生群体的认识,发挥服务引导作用。主动寻找并挖掘可以利用的多样化资源,使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学者李晨从实证研究发现,当前体育教师资源存在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从年龄结构上看,体育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但体育教师在不同地区学校以及不同层次、层级院校表现出较大的职称结构差异,缺乏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影响体育科研工作的推进。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也反映了一线教师对体育课程建设的迫切需求。
2.体育设施资源不断提升。但仍供不应求,体育教学和活动开展艰难
体育器材是各个学校满足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设施和配备,一般学校会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的配置。从笔者所在的市区了解,体育场地或器材无法满足训练需求也是多数学校体育课程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一些学校只设置几个简单的篮球架,体育活动场地局限在水泥地面的操场。多数体育器材并没有配置齐全,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器材无法满足,拓展训练等休闲娱樂器材的补充更无法满足。政策和资金不到位是导致场地和器材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
3.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受限,传统项目创新和新项目开发未能满足学生需求
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有意识的进行教学内容调整,对传统体育教学项目进行改造以丰富体育课程资源。但多数体育教师囿于自身能力或者支持条件限制,改造后的传统体育项目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或者丧失改造的意义。国家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作为有益的课程资源补充。对于国内学校而言,开发发达国家相对流行、比较成熟的新兴运动项目,也是一条重要途径。从国外引进的新兴运动项目来看,网球、橄榄球、棒垒球、壁球、板球、保龄球、街舞、轮滑、滑板、沙滩排球、攀岩等项目在一些学校已经得到开展。但新兴运动项目引入较少,且活动力度不够,大众接受困难。
民间和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是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热点。民间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特色。我国多民族国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且传统民族体育多与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展现不同的技巧,是集表演性、竞争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对个体而言具有健身、教育、娱乐和交际功能。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民族体育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交流沟通加深学生和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目前对传统民族体育的开发多集中在舞龙、舞狮、武术、划龙舟、登山、爬竿、荡秋千、摔跤、弩射、扳手臂、跳格子、拔河、打陀螺、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跳绳、捉迷藏、放风筝、抓石子、滚铁环、踩高跷、爬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拔河、龙舟、武术等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活动中已经得到重视,但也存在着学校对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利用不重视,教师无法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一些体育教师认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范围较小,学生接受或理解困难,实用性差,且对学生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要求导致开发利用困难。 4.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重视不足。家长、社区以及校领导意识层面没有重视
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体育习惯的养成,同时,延长体育活动时间。学校的课外活动时间同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外体育资源多以体育健美操或体育游戏的形式开展,发挥家长和社区居民的协同作用,陪同学生参加校外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弥补学生体育锻炼器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发挥校外资源的协同作用,活跃运动氛围,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受限,安全问题突出
春游、爬山、远足、游泳、滑雪、滑冰、越野跑等借助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开展的体育活动,需要教师对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特色和气候特点有清楚的认知。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体育设计。当前对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原因主要和安全问题有关,交通隐患和户外意外伤害多发,使多数校领导对教师带队外出活动持不支持态度。且活动人数较多,组织困难,也是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困难的原因。且多数户外体育运动基于本地优势自然地理资源,无法广泛推广。
6.体育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获取信息途径创新不足。更新不及时
影响体育信息活动的因素称为体育信息资源,尽管教育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但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仍采用电视、体育书籍、报纸杂志、网络、广播、观看比赛、录像等常规的信息资源,新手段、新资源的开发不足。笔者了解很多基层学校并没有根据国家要求配置多媒体,或者多媒体的使用多安排在文化课或专业课等课程教学中,体育信息资源获取受限。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多通过教师口述、动作直观展示或者黑板演示等常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
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路径方法
1.挖掘并培育体育人力资源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应该发挥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和主导作用。通过学习、培训普及体育课程资源知识,对学校领导者和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进行改变。把握国家体育课程改革以及政策、文件精神的大方向,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多方联动的方式促进多方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型体育活动、运动节、宣传日可以共同发挥学校教学改革部门、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学校和教育部门、校外培训机构以及文艺组织等进行联合活动,整合学校资源优势,调动校内外各种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课程开发利用的优势。
2.统筹并创新体育设施资源利用效率
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是体育设施资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有限的资金投入情况下,对体育设施进行一物多用、一用多物等特点,充分挖掘现有体育设施资源的使用潜能。体育教师通过设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发挥资源效度,并且合理安排校内外设施资源,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将校外设施资源引入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课外体育活动的素材。
3.创新体育课程内容。改造增设运动项目。创新民族传统体育
中堂镇基于龙舟竞渡活动改编的“龙舟集体舞”,巧妙结合龙舟运动的竟演性、协作性融合群体舞蹈和音乐的艺术性、韵律性,形成具有特色的课间活动形式。以太极运动为基础的“柔力球”改造后进人校园,丰富了体育课程资源。以“毽球”运动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校园,更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结合地区内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重新编创提供借鉴。借助唱歌和舞蹈的表演形式,进行生活化的动作改变,规范、凝练技术动作,借鉴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的精华部分,配合现代青年人喜欢的节奏韵律,形成兼具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现代化体育。
4.整合自然地理资源,打造体育信息资源优势
安全是开发和利用自然地理资源的重要前提,结合学校周边自然环境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周边环境的地形、路况,对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操作性进行综合评估,适度增加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和游戏的机会,拓展体育教学空间。
形成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体育文化传播路径,拓展体育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体育资源,互动开展体育教学。并利用移动客户端、网络客户端创新学习形式,形成微信群、公众号、QQ群、微博等新媒体交流核心的体育文化。课堂的交流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内,新媒体的应用可以打破时间界限,基于师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并且多元的媒体形式可以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的学习内容。
通过对体育教学资源中人力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以及体育信息资源的挖掘,助力体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65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