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探索多方位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将德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知行统一,全方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笔者从“在课前预习和课文背景分析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提升学生的生活感悟和感恩之心”“贯彻传统儒家文化思想,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文化涵养”“组织德育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四方面入手,就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进行浅显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环保意识  德育素质  文化涵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1-0126-01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如下几点:契合小学语文教学需求及培养方向,在课前预习和课文背景分析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完善课程建设,为小学生普及完善的环境保护理念;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将爱国教育、爱家教育等积极因素和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优化生活化教学情境建设,提升小学生的生活感悟和感恩之心;贯彻传统儒家文化思想,为小学生普及传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文化涵养;构建德育交流和实践平台,将语文学习和社会服务性活动有效统一起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和综合素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展开浅显的探究。
  1   在课前预习和课文背景分析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笔者在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时,通常会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由学生自主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策划、执行以及自我评估。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众多三观正、内容好的课文,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有一定的引导和培养。所以笔者会着重让学生就以上类型的文章进行预习,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文章《我变成了一棵树》的内容时,笔者便请学生对课文及其写作背景做了预习,引导学生体味其中所蕴含的环境保护哲理。在此过程中,笔者请学生以想象、幻想、生活观察、网上查閱资料等多重方式来品味和预习文章。不少学生在进行预习后知道了树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所以能够和文章产生共鸣,并有不少学生表示自己甘愿变成一棵树,以便能够抵挡沙尘暴和狂风,借此保护环境。由此,学生的环保意识便得到了提升。
  2   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提升学生的生活感悟和感恩之心
   好的情景设置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多思考,多收集,多整理,精心设计语文情境。教师要能够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引导者,在认真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文句及文境,引领学生反复体会感悟,探讨文章中蕴含的丰富德育因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内容表现的情感。另外,语文情境教学要尽可能引入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比如,家庭素材、朋友素材、师生素材等。使用真实场景可以让语文与生活产生联系,学生较容易理解具体的语文知识含义,形成合乎情理的语文学习观,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生活感悟能力和感恩之心。比如,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的内容时,在教学之余笔者便请学生畅想了自己和父亲间的趣事、交流,以及学生父亲对其的教育、帮助和引导。为此能够帮助学生领会自己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激发其对父亲的感恩之心。
  3   贯彻传统儒家文化思想,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文化涵养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文精神的传递培养。作为素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必然追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在教材中挖掘独特且富有内涵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理解并传承德育文化,获得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儒家文化,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文化涵养。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核心以“仁爱” “仁政”为主,在国内历史上的正统地位。儒家文化将思想、感情、哲学等融为一体,具备情感性和传承性,深埋在中华儿女的思想根基中,即便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如今观之,它依旧蕴含着直击人心的魅力。为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以和为贵”的四字标语。另外,教师也可以开设儒家文化交流角或者儒家思想小课堂,以鼓励学生畅谈儒学,不断提升其儒家文化思想品质。
  4   组织德育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不是最终的环节,能够熟练进行知识应用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课文的主要知识后,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的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组织德育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是升华语文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方式。此外,在一些古诗词中也蕴含着实践思想和社会服务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之与德育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学生搜索并展示历史人物对相应节日的评价和历史事迹记录,引导学生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情感。比如,可以为学生普及清明节人们祭祖、扫墓的传统,并带领学生在清明节去给烈士扫墓,以便其在日后参与节日时能够形成良好的德育意识好行事作风,同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内涵。
  5   结语
   德育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学校重点开展的关键工作,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J].考试周刊,2013(75).
  [2] 魏元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55-56.
  [3] 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68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