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堵爱玲

  摘要:语文项目化学习不是单纯的活动,而是语文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种载体。它指向的还是学生听、说、读、写、看等能力的提升,指向的还是“语用”,只是这一过程是真实的、主动的。它释放了儿童的个性,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学生的各种关键能力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主动建构;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B-0031-04
  “项目”一词最早出现在医学上,后由美国教育学者克伯屈引入教育学中。克伯屈是杜威的学生,深受杜威“做中学”思想的影响,首次提出并实践了项目化学习。与克伯屈所处的时代不同,当今国际上所倡导的主流的项目化学习,更强调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在做事中形成专家思维,引发跨情境的迁移。项目化学习简称“PBL”,全称是Project-Based Learning ,又译为“项目学习”或“基于问题的学习”。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化学习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项目化学习在欧美的盛行,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建构主义和学习科学的发展。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形态,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项目化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将当下的读书与做事(项目)、做人(素养)建立关联,将学校学习与未来个人生活、校外社会实践建立关联”[2]。众多研究表明,项目化学习所倡导的学习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3]是相吻合的,项目化学习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笔者所在的海安市实验小学是研究项目化学习的领航学校之一,最早做了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案例,如设计“‘桥’名片”“神奇的帽子”等。近年来,笔者和语文学科的老师们一直在探索这样一个问题:语文学科中可以做项目化学习吗?2018年1月,夏雪梅博士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融通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一文给了我们启发,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她在文中说:“从西方引进的项目化学习在进入学科后,会成为解决分科教学与探究的冲突的突破口,可以打通三类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的壁垒。”[4]
  介于语文学科的特性,综合项目化学习的本质,我们这样定义语文项目化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以驱动性问题为统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公开的成果表达为目标,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听、说、读、写、看等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组织策划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语文项目化学习:我们的尝试
  (一)单篇课文,问题驱动,主动建构
  有人说,项目化学习是综合性的学习,在单篇课文中恐怕难以实施。笔者在教学统编二年级教材《蜘蛛织网》时,进行了如下项目化学习设计。课伊始,抛出情境问题:我班要选出一名同学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怎样才能讲好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以《蜘蛛织网》这篇课文为例,选出我们班的故事大王。整节课就围绕“如何讲好童话故事” 这个驱动性的问题展开。我们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1)理清故事脉络,画出故事的思维导图;(2)借助微课,学习讲故事的技巧;(3)小组内尝试讲故事,组内探讨如何讲得更生动;(4)各组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这样的微项目化学习尝试,是将以往课堂中零碎的问题进行了统整,学习目标指向成果展示,比之前的一问一答、亦步亦趋式的教学更能激发孩子们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尊重了学生个体发展的愿望。项目化学习必然有核心知识的参与,本案例中运用微课的形式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帮助。在这样“做项目”中学习语文知识,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主动建构与完善。
  (二)整合单元,化零为整,聚焦素养
  统编教材的单元体系大多仍是主题集中式的。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学季”、第二单元“走进秋天”、第三单元“童话故事”。这样的编排也是可以将单元内容进行组合,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如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单元前面四篇童话故事分别是《去年的书》《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后面的“语文园地”第一项和“习作”的话题还是童话故事。所以,我们可以合并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的项目化学习。
  首先,仍然是基于问题情境下的导入:学校要举行“童话节”,本次童话节要选两部自编童话参加汇演,你们想参加吗?那么怎样编童话呢?不着急。第三单元有好几篇童话故事呢,我们可以先学一学作家们是怎么编的。
  接下来的学习就以项目活动为抓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1)每篇童话故事的人物有哪些?故事的大概情节是什么?(2)每篇童话故事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合作讲讲故事最精彩的部分。(3)這四篇童话故事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借助网络,研究老师提供的中外经典童话,对比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5)我们认为编童话要注意些什么?设计自编童话评价量表。(6)各组自编童话。
  童话单元项目学习历时两周,最终成果是:项目学习单、评价量表、每组自编的童话故事。各组编出的童话故事最终发布到网络上,公众对照评价量表进行打分评选,优胜者入选学校童话节。
  本案例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语文素养,悄然生长。这样的项目化学习是学科味道较浓的,它让众多的语文元素落地生根,如:学会概括,学会讲故事,学会提炼主题,了解童话故事富有想象的特点,等等。这些语文元素不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到的。   2.设计量表,学会评价。在比较学习了各类童话故事后,让学生自主设计评价量表,其实是学生对照优秀作品,对童话这一体裁再学习、再建構的过程,也是后面学生自编童话时的自我考量表。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认识和运用,也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3.借助网络,拓展时空。该设计让学生借助网络接触到更多的童话作品,并进行互动,让学生的点状思维向面上扩展,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最终的成果评价也在网络上进行,让成果评价公开化。网络学习,也是信息时代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习作教学,分步实施,成果丰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家乡的名人”,笔者曾多次指导本篇习作,大多不是很理想,原因是学生对家乡的名人事迹不是很了解,习作很难出彩。2019年,我们调整方案,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我们根据项目化学习的操作要义,设计了以下活动方案。
  虽是一次作文指导课,但我们却把它做成了一次项目化学习。通过项目化学习的逐步开展,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较高质量的习作,还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采访、如何筛选素材、如何做刊物编辑、如何与同学合作、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学到了在遇到困难时那种刻苦钻研、永不放弃的精神。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历这样的“做中学”,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了涵养和锻炼,他们更有信心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社会。
  三、语文项目化学习:我们的反思
  (一)语文项目化学习中需要核心知识的及时介入
  项目化学习是在一定的具体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它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会遇到学生已有经验不能解决的新的问题。此时,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而应借助孩子们在情境中已经生成的学习内驱力,将学生需要的知识以适当的形式介入。介入的方式有很多,老师可以从旁指导,学生可以看微课学习,可以学习这个方面的专题文章,还可以请教这一方面的专家,等等,上述案例中均有所体现。此时的知识介入,因为有了问题情境的驱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这时,知识的学习本身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而仅仅是项目化学习继续完成所需掌握的一个工具。
  (二)语文项目化学习最终要有公开的成果发布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收获是散点式、碎片式、隐性化的,而项目化学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打破课堂的界限,经历探究的过程,最终形成可公开发布的成果。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形式是多样化的,包含口头语言、视觉语言、书面语言,发布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如上述案例中的在公开场合讲故事、将作品公开到网络上进行投票、编印成小册子等,另外还可以演讲、辩论、做海报、形成调查报告等等。在项目化学习方案中,我们应将成果的发布作为最终目标,并量化评价,从而有效避免以往语言学习中的孤立性和抽象性,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互动性和灵活性。
  (三)语文项目化学习不能偏离学科本质
  语文学科的学习同时涉及语文内容和语言文字两方面。如果偏向于内容,就变成了主题探讨;如果偏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则容易变成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分析。我们理想中的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应该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科本质的,以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为依托,在模拟的社会场景中重构意义,创造性表达。
  如学习传统节日单元时,我们可以设计“我给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项目化学习,让孩子们组建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节日进行材料学习,制作PPT,内化文本语言,脱稿介绍,并设计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在学习名胜古迹单元时,我们可以设计“我心目中的旅游胜地”的项目化学习,为著名景点撰写推荐词,可以将推荐词配上图片发表在学校网站上,让大家进行投票评议;在毕业季复习古诗时,可以设计“诗人大联盟”的项目化学习,让孩子们穿越时空,化作古代诗人,在不同的情境中,吟诵出相应的诗句:或抒发羁旅乡愁,或歌颂壮美河山,或表达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语文项目化学习不是单纯的活动,而是语文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种载体。它指向的还是学生听、说、读、写、看等能力的提升,指向的还是“语用”,只是这一过程是真实的、主动的。在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中,孩子们的个性得到释放,创造力得到激发,各种关键能力得以提升,为“形成大格局的心智自由”提供了可能。学生在“做项目”中获得的品格、理念和能力是未来社会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75.
  [4]夏雪梅.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融通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J].人民教育, 2018(1):62.
  责任编辑:丁伟红
  A Study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Subject
  DU Ailing
  (Huai’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uai’an 226600,China)
  Abstract:  Chinese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not a simple activity but a kind of vehicle for Chinese knowledge internalized into competence, which still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pragmatism. Yet, the process is authentic and positive. Meanwhile, such learning releases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triggers their creativity, eventually improving their various key competences in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projects.
  Key words: project-based learning; active construc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收稿日期:2019-06-29
  作者简介:堵爱玲,海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海安,226600)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68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