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素清
摘 要:目前,我国的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应用意识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普遍为考试成绩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更多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不讲数学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应用方法,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成了较大的空白。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应用意识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该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并通过有效的措施落在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一、 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必须注重概念的理解深度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一个完整的数学活动,可分为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数学理论的应用三个阶段,而传统教学只注重中间环节,而忽视了其他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能只“烧中段”,还要“顾两头”,既要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也要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特定对象本质入手,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概念定义。”在课改浪潮中,教师在课前必须深钻教材、挖掘教材、吃透教材,必须在课前多渠道去查找有用的资源,为学生开拓视角,从而能全方位地了解概念产生的原因、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形成概念的实质性结论。
2018年5月有幸参加“名师之路”第18届小学数学张宏伟“全景式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此期间听了张宏伟老师的几节课,受益匪浅。在他讲五年级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时,真正体会到“全景式教育”理念的厉害,那堂课确实让我震惊不已,张宏伟老师从合到分、从古到今,概念挖掘之深、挖掘之精,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的掌声,思维的碰撞,让我从心里一阵阵的鼓掌。那堂课“小数的意义”让他讲透了、讲活了。下课了好一阵,我还陶醉于张老师的“全景式教育”理念中,什么是“全景式教育”新理念呢?那就是: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多维、立体、全方位的认知,进而完整的认识、理解数学知识。
概念作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历来备受教师的关注。小学教材中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有:图示方式、形文配合方式、定义呈现方式。不论哪种方式,在教学中我倡导用张宏伟老师所提倡的“全景式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新理念指导下,学生学会了数学思考,掌握了数学方法,感悟了数学精神,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埋下了解决问题的伏笔,并形成了正确的数学态度。何乐而不为呢!
二、 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必须注重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的质量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知识现实化”,主要体现数学的宗旨,就是更好地服务生活。即: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去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诸多现象;有意识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在无痕的教学中,渗透对知识的应用。在数学概念的运用上,有恰当、合适的课堂练习,有拓展有趣的课外作业,有适时的有意义的实践性作业。不论是哪一种知识的运用,都必须保证质量,并且体现以下几点原则:(1)设计的多元性,如:说一说、画一画、拆一拆、涂一途、做一做等。(2)设计的梯度性,如:第一层次是基础性的习题;第二层次是在基础题的基础上有较大变化的习题;第三层次是思考性、创造性较高的习题。(3)设计的合作性,老师根据教学情况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无法独立完成,需要与家长、同学或教师等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比如实践性课外作业等等。
三、 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必须注重生活的数学味,数学的生活味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现实问题数学化”,即: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现实生活中的大量问题都可以抽象成数学的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把数学知识放到生活情景中。一方面,数学课堂设计一定要关注学生应用意识指向的广阔性,设计出一定的具有现实生活背景的问题和一些实际操作的内容,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味儿。学生再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同学之间的合作、老师的引导,在生活情景中,提出更多的问题,思考出更多的答案,然后建构一定的数学模式,再回归于生活。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关注应用意识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多体现知识的应用,多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面对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引导学生能主动寻找实际背景,并探索出其应用的价值有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充分体现生活的数学味,数学的生活味。让数学课堂在知识的海洋里杨帆,在生活的海洋里魅力四射。
四、 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必须注重构建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型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说到底是数学模型的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给自己量身打制出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模型。比如:概念教学模型、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模型、应用题教学策略模型、评价方法模型等等。模型的构建,给数学课堂指明了方向,使得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能更好地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句空话。
总而言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课堂教学中,将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情境再现生活,使学生在角色的活动中感悟问题,再用所學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曹月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4]徐存杰.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6(9):21-23.
[5]张宏伟.小学数学“全景式教育”理念[J].来自百度、第18届“名师之路”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微信公众号“全景式数学”,2019.
作者简介:
孙素清,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1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