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蒋俊霞

  摘 要:通过调查发现,广州地区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仍然以讲解为主要授课方式,难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大部分学生普遍也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牢记课本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忽视了思维能力发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笔者围绕如何在单元教学中整合教材、创设情境、组织探究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等做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设计出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基本范式,为教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型教学;单元主题
  
  一、 广州地区中学语文阅读课型的教学现状
  (一)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州地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型教学和语文学习方面的现状与困惑,为本校乃至本区或本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和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笔者对广州地区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问卷的教师共计110人,分别来自广州市各区19所学校,其中任教七年级的教师55人,任教八年级的教师55人,女教师78人,男教师32人。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是七、八年级的学生,共计778人,其中男生384人,女生394人,比例较均衡。属于广州市本地户口的学生有568人,占73%,属于非广州市的外地户口的学生有210人,占27%。实施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班级为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七年级(3)(4)(5)班,学生共145人。本次对老师的调查问卷,发放110份,收回110份,有效问卷110份;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发放785份,回收785份,有效问卷778份。
  (二) 调查问卷分析
  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单独设置,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学语文阅读课型的态度调查;第二部分是中学语文阅读课型教学现状的调查;第三部分是中学语文阅读课型教学意见调查。具体调查分析如下:
  1. 对中学语文阅读课型教与学态度的调查反馈
  (1)学生方面:九成以上学生是喜欢上语文课的;超过一半学生最喜欢的课型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而非传统的阅读课型;超过一半学生最不喜欢的是写作课;如果按照文体划分,七成学生最喜欢的是对记叙文、小说、散文的学习,接近一半学生最不喜欢的是文言文课型,其次是议论文或说明文课型。
  (2)教师方面:超过七成教师对“课型”比较了解,并对自己执教的课堂课型属性比较清晰,但仍有二成教师表示对“课型”不了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更喜欢按主题内容和文体类型来划分自己的课型,最喜欢阅读教学课型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不喜欢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型,与学生的喜欢刚好相反。另外,老师与学生最不喜欢的是写作课,非常一致。如果按照文体分类,老师的喜好与学生较为相似,近五成教师最喜欢小说、记叙文教学,最不喜欢的是议论文、说明文和现代诗的教学,只有近两成教师比较喜欢古诗词或文言文的教学。
  2. 对中学语文阅读课型教学现状的调查反馈
  (1)学生方面:八成学生认为教师最重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近六成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牢记课本知识,而非思维能力发展。在课堂上,九成老师以讲解为主要授课方式,并会占用一半或一大半时间进行讲解,偶尔通过问答与同学们交谈,授课模式过于传统单一。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近七成学生对如何去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感到最困惑;其次,近一半学生认为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缺乏认识,不知道怎样改进学习;接近四成学生的苦恼是对老师讲的课程内容不理解,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或不知道怎样与其他同学合作。
  在写作方面,超过三成学生对写作文比较抗拒,其余学生都比较喜欢;大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时最大困难是缺乏素材和语言表达。近八成学生所写内容大部分是真实的,但超过一半学生不喜欢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作文。他们希望老师对他们的作文评价方式需要更多样化。
  (2)教师方面:首先,从课前教学筹备工作来看,教师的备课形式通常是以备课组内集体备课、教案统一并共用课件为主,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主要以教材、教参或教师用书以及考试大纲或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比较忽视学生情况的详细分析与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对学生学科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方法的习得以及对学科的核心价值观最为关注,但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批判、创新能力方面最为忽视。在调查问卷中,近九成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课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教学理念比较相符,但实际的教学实践似乎仍处于传统、保守而较低效的状态中。
  八成教师喜欢使用学案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或堂上思考,而且超过五成教师所用的学案都是上网搜集与修改后使用,只有三成教师会独立设计学案。但超过一半学生不喜欢使用学案进行预习,主要认为它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加重了自己的学业负担。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花费时间最长的是分析课文和阅读方法的教学,每节课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机会普遍低于三分之一,仍然偏少,而且近二成教师并没关注参与讨论的人数。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较以前有所普及,一成教师每节课基本上都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近四成教师会着意穿插小组合作模式上课。在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三种评价方式分别是课堂提问、课后小测和课前小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超过半数老师能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但也有极个别老师表示,由于各种原因,从没开展过语文综合性活动。其实学生是非常喜欢开展与参与活动的,但因为大部分教师并不热衷或不擅长组织这样的活动,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有所减弱,课程标准的要求未能达成,语文素养也难以提升。
  第三,授课结束后,九成教师都有进行反思的习惯,四成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琢磨,二成教师会写课例反思实录或与同伴教师之间评课,一成教师会在课后询问学生收获或通过撰写阶段性教学总结的方式来反思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 對中学语文阅读课型教学意见的调查反馈   (1)学生方面:近九成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形式上课,希望语文教师的课堂告别单一的形式,多让学生发言,并能平等地与学生讨论问题;六成学生希望语文教师讲解的内容能更明白一些,更有趣一些;四成学生希望老师上课能多安排些有意义的活动和任务让他们参与;三成学生希望能多布置一些让学生更感兴趣、更有挑战性的作业。
  (2)教师方面:在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师中,超过六成教师尝试过主题内容整合课型的设计,尝试打通文章与文章之间的联系,做到单篇文章整合成主题教学,但九成教师认为难度太大,不知从何入手;超过六成教师愿意尝试跨学科教学,希望通过组织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与见识,提升学生沟通、协作、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
  二、 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教学模式
  (一) 课型的理论基础、定义与内涵
  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是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课型。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这个定义,将深度学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都做了清晰的规定。
  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就是一种基于学生理解的、对单元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以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型。本课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强调课内外的合作与探究,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课型基本范式
  笔者根据调研情况以及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校实验班中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对人教版七年級第四单元进行了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的设计与教学,有效解决了当前语文老师的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困惑。本单元设计经过反复实践与修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借鉴意义。课例单元整体学习规划如下:
  单元学习主题:感悟人生
  单元学习目标:
  1. 通过编写朗读脚本、圈点勾画等方式,品读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并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形成勇于追求理想、坚忍不拔、永不放弃、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3. 通过借鉴本单元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插叙等写作手法,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叙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并乐于与同学、老师、家长分享。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编写朗读脚本,品读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内容:课文《在山的那边》
  学习活动:
  1. 自学编写并演绎诵读脚本,品味含义深刻的词句,读出自己的理解。
  2. 小组合作探究作者的情感变化和人称变化原因,悟出人生哲理,读出作者的情感。
  3. 联系生活,畅谈自己成长的愿望与现实是否有冲突。
  学习资源:
  1. 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用书。
  2. 网络资源:朗读脚本的范例。
  3. 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物投影仪。
  4. 音乐:诗歌朗诵配乐。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圈点批注的阅读方式,品读文中精彩语句,领会细节描写的好处,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内容: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活动:
  1. 复述故事情节,重点是脱险部分。
  2. 赏析脱险部分的细节描写。
  3. 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4. 联系生活,并举例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需要战胜哪些弱点。
  学习资源:
  1. 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用书。
  2. 多媒体教学平台。
  第三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绘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学会在生活中选用写作素材,运用细节描写完整地写出自己的成长故事与感悟。
  学习内容:写作训练:说真话,写真事
  学习活动:
  1. 小组成员之间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并向组员提出疑问或建议。
  2. 运用“世界咖啡”活动模式,各小组成员间对文本片段进行阅读及修改建议。
  3. 汇总修改建议,课后修改自己的作品。
  学习资源:
  1. 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用书
  2. 网络资源:思维导图的绘画方法微课
  第四、五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圈点批注、小组合作,品味词句,领会主旨,归纳写法。
  学习内容:课文《紫藤萝瀑布》和课外补充篇目《刀爱》(1课时);《蝉》《贝壳》(1课时)
  学习活动:
  1. 自读课文,画出并品味富有哲理或语言表现力的句子。
  2. 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 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文章写法上的异同(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插叙等写作技巧)。
  学习资源:
  1. 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用书。
  2. 网络资源:课后拓展阅读有关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插叙等写作技巧的介绍。   第六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通过查阅书籍、采访等方式,了解动植物的成长过程,启发自己思考人生,获得成长的感悟。
  学习内容:探究性学习活动:“我”与动植物的零距离接触
  学习活动:
  【课前活动】
  1. 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的相关资料,并填写好相关记录卡。
  2. 自学采访稿的格式,学习编写一份采访稿。
  3. 走进动物园、植物园,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并抓拍照片或录制相关视频。
  4. 采访植物园或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解答自己的疑难困惑,并录制相关视频。
  5. 小组合作整理记录卡、照片、动植物视频及采访视频等,制作成PPT准备汇报。
  【课堂学习活动】
  1. 小组以PPT形式汇报收获。
  2. 采访稿张贴在课室内进行评比争星。
  学习资源:
  1. 场地:图书馆、动物园、植物园。
  2. 网络资源:采访稿的写作方法。
  3. 器材:照相机或录像机。
  4. 多媒体教学平台。
  第七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借鉴本单元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插叙等写作手法,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叙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并与同学、老师、家长分享。
  学习内容:终极性学习活动:“感悟人生”故事亲子分享会。
  学习活动:
  【课前活动】
  1. 小组交流作品并互相修改。
  2. 上交作品,教师进行个别面批指导。
  3. 邀请家长阅读作品,并留言评价。
  4. 学生绘画作文集的封面、编辑目录及内容等。
  5. 把全班作品印制成一本精美的作品集《感悟人生,你我共同成长》作为其中的一期班刊。
  6. 传阅作品集,并挑选一篇引发自己共鸣的文章,在公共留言区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7. 向家长发出邀请函,参与“感悟人生”故事分享会。
  【课堂活动】
  1. 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悟。
  2. 学生举手积极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悟。
  3. 师生、家长参与评奖与总结。
  【课外拓展活动】
  1. 把优秀作品投稿到各报纸杂志。
  2. 联系学校广播站,开展一期“感悟人生”的专题节目。
  3. 把整个活动记录下来,撰写一篇通讯稿,投稿到校报中。
  4. 课外拓展阅读:选读一本推荐书目或三篇文章,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习资源:
  1. 场地:学校录播室(能容纳学生和家长的课室)、学校广播站。
  2. 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物投影仪。
  3. 社会资源:报纸杂志投稿邮箱。
  4. 课外读物:
  (1)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退役军犬黄狐》《一只猎雕的遭遇》《狼王梦》《猎狐》《盲孩与弃狗》《老鹿王哈克》《残狼灰满》《象王泪》。
  (2)名篇: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香山红叶》、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苇岸的《胡蜂》、阳朔的《荔枝蜜》、老舍的《我家的猫》、鲁彦的《故乡的杨梅》等。
  (三) 课型实施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欢综合性活动课型,如何把这种课型特点贯穿到精读课和自读课中?到底如何让作文课融合在单元教学中?笔者认为,以单元主题式的阅读课型可以比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并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更高境界。实施整个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的设计与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 关注学生,注重适切性与多样性。
  我们必须明确,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学习目标的确立,应该是学习视角的,是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实现因材施教,在单元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认识。可通过问卷调查、谈话、日记、课前小测或大数据的收集统计方法分析学情,只有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才有可能认识学生的起点,明确学生需要学什么,真正知道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最终确定学习目标。
  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活动遵循适切性和多样性原则。所谓适切性,就是设计适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活动,不要设计过难而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務。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多元评价方式,都是单元主题式课型的重要特点。多样性,就是通过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如问卷调查、动手制作、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歌曲、配乐原创诗朗诵、配乐填词演唱歌曲、给自己写一封信、故事会、情景剧、成长画册、思维导图或海报绘画等,让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利用不同评价方式去客观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联
  大部分教师往往把单篇课文讲授得精彩纷呈,但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在联系,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零散的。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联,既汲取单篇课文的精华,又要考虑与整个单元主题和探究性任务、终极性任务是否有机融合。这是大部分教师认为难以处理的问题。
  比如,在单元课例中,我们根据学情与单元目标对课文进行了重新整合,穿插了探究性活动与写作活动,努力引导学生不仅从自身经历思考人生,也借外物来启发思考,实现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进阶提升。原教材四篇现代文都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原教材的教学顺序分别是《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两篇》和《在山的那边》,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为自读课文。但根据课前学习调查的情况以及当前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将把《在山的那边》放在第一课时,借助诗歌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朗读脚本的学习与朗读能力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对其他文章的朗读能力。而把《走一步,再走一步》安排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学习叙事与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第三课时主要围绕“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穿插一个写作活动,借鉴前两篇课文的内容,思考在成长过程中理想与现实存在哪些冲突,或自己性格中存在哪些缺点等,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运用细节描写完成写作训练,并互相修改。文本重构与探究性活动都是为单元学习目标服务的。   另外,单元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文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补充拓展。比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增加了《刀爱》的学习,丰富学生领悟作者通过植物描写抒发感悟的阅读体验。而《短文两篇》中包含《蝉》和《贝壳》两篇文章,都是针对动物描写的,与植物描写有了不同的借鉴。这几篇课文对于学生的观察、感受、联想、思考都很有启发,是单元探究性活动的知识基础。
  3. 注重实践性与挑战性
  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是打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始终围绕单元核心主题进行问题设置,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组织课堂活动或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实现语文素养与沟通、协作、探究、批判、创新等能力的同步提升。作为教师,我们不只是关注学生思考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通过情景活动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争议下,以真实有效的活动呈现学生真实思考的过程,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思考的方法、思考的逻辑性、思考方向的对与错等,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所以,在课堂内外,单元课例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交流合作的活动环节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比如,在单元课例中,第六课时安排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我’与动植物的零距离接触”,要求学生走出课室,利用周六日课余时间,走进动物园或植物园,零距离接触动植物,并通过查阅书籍、采访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等方式了解动植物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借助外物,思考人生,获得感悟。第七课时安排了终极性学习活动——“感悟人生”故事亲子分享会,邀请家长共同聆听孩子的成长感悟,指导学生通过编辑作品集、开设校园广播专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说话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两个学习任务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极具挑战性,体现在:(1)自学采访稿的写作,完成采访任务,并形成文字、照片或视频,汇报成果;(2)绘画作品集的封面,编辑目录及内容,对作品集进行排版等;(3)策划校园专题广播,与广大校友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可见,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更注重实践性与挑战性,更注重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刘卫红,主编.面向未来的课堂:“为理解而教学”单元教学实践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尤小平,主编.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7.
  [4]潘桂法著.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
  [5]郑国民等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李洪芹著.让阅读滋養学生语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实施[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7]何国跻著.发展核心素养与优效语文课堂[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蒋俊霞,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2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