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戴湘平
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愈发深入,许多新名词、新理念也应运而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来源于计算机领域的“深度学习”理念在教育领域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而在时代要求与素质教育拓展的背景之下,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相对浅显简单,长期以来大多小学数学的教学也往往停留在表面而并不曾深入进行实践探索,这不仅弱化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在后续初中、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加大了难度,因此,将深度学习的理念与方式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并持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顾名思义离不开“深度”这一关键词。从含义层面来讲,深度学习中的“深度”包括学习结果、学习方法与学习参与三个基本层面,即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应当在学习结果方面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在学习方法方面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依托科学方法应对复杂问题的解决,在学习参与方面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就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以及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而言,教师应当借助科学得当的教学设计在多个层面共同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促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更广阔的看待问题视角,从而在深度学习理念之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优化。
一、 善用合作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深入数学学习
深度学习强调在教学中讲求学生学习参与的深度,这对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无疑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数学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用合作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与具体实践形式,以便于在后续的数学教学中能够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教学中、推动合作教学的快速有效开展。由于班级中的学生较多、教师难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同时顾及到所有学生的组织与合作,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出于方便课堂上合作学习的考量,一般可以按照学生的座位位置进行分组,而在课下教师则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划分互助小组,或给学生以自主权请学生自行寻找合作伙伴。在学生划分好学习小组、准备好合作学习的条件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正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习小组经过合作研究、讨论、思考后获得认识与提高。并且,由于教材中涉及的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共同完成,教师在课程进展到这样的部分时也可以适时地展现学习小组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进步与提高。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以教材中提供的图片以及“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和“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或最少”这两个问题展开合作,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分类标准与表示符号,在得出结果后进行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与分享。像这样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取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与数学讨论,引导学生打下深度参与的基础,也为学生的深入思考与学习埋下伏笔。
二、 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充分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近年来翻转课堂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讨论已经是屡见不鲜,而其独特的组织形式也为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获得心得体会、从而达成学习目的并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创造了特殊条件。这正与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与教育目的不谋而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充分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下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与了解,并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学习体会的分享与总结、问题的提出与讨论等内容,对深度参与学习、获取深度学习方法以及深度学习结果都很有帮助。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由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本节课程之前都略有涉及,并且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律并无太大差别,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相对简单,教师可以制作或寻找相应的教学视频,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观看并自主学习,条件限制的话也可以由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带领学生共同观看,从而将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用来讨论问题、分享思路,通过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深度学习的进行。
三、 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促使学生锻炼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观念与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影响重大,而且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能力发展与学习方法探究都有着积极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发展打好基础。数学教学与语文、英语这类科目不同,包含着大量的运算与数据内容,数学知识看似复杂难懂,但实则有着自己独有的规律与窍门,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摸索体会。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数学学习成果的好坏其实正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与否,固然关乎智力水平,但至少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更多地依靠学生的努力程度,因此自主学习尤为重要。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闻不问,恰恰相反,数学教师必须预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并针对学生的接受水平采用最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案且安排相应的练习题目,接着才是将学习空间留给学生。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以长方体为例着重为学生讲解“棱”和“顶点”这两个新概念以及长、宽、高的定义,接着由学生借助长方体的知识自主学习正方体的相关概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习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 營造浓厚数学学习氛围,推动数学学习不再止步于数学课堂
长久以来,数学学习止步于数学课堂与课下作业,大多数学生按部就班地出席数学课堂。完成数学作业,并不进行深入的数学探索与研究,虽然这足以面对一般的考试,但远不能够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要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深度学习也全无益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打破课堂与课下的藩篱,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并不只存在于教材与作业之中,更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在课下主动进行数学学习研究的热情。前文提到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学习小组,事实上学习小组的作用也不止于小组合作,在课堂学习时间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解法精巧或举一反三的数学题目以及关于数学的奇闻异事,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互动,激活学习小组的“兴趣小组”职能,将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为数学深度学习进一步创造条件。
五、 结语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固然相对基础、简单,但这与数学深度并不冲突,小学数学教师在关注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重视研究深度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融合与实验,根据学生反馈与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针与实践办法。由于深度学习理念倡导培养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发展与提升,并且对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也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进程时除去依托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设计与调整外,还应当重视学生的观点与建议,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吸纳学生的意见与反馈,师生共同努力推进深度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英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指导[J].学周刊,2018,No.372(24):87-88.
作者简介:
戴湘平,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2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