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诗炜

   摘 要:精准资助的前提和基础是精准认定,目前高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时存在贫困等级认定不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难以覆盖所有困难生、认定程序不够合理等问题。文章从修改与完善相关认定文件是前提、广泛宣传和诚信教育是重要保证、全面掌握学生家庭基本信息是基础、组建专业化认定工作小组是关键、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是核心、动态入库与动态出库调整机制是补充等方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精准资助;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4-0007-02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精准认定和精准资助是精准扶贫背景下国家对高校家庭經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在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延伸。精准资助的前提和基础是精准认定,所谓精准认定,就是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按照科学的流程和方法,识别出贫困群体。随着国家、学校和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度和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通过科学化的流程、规范化的标准精准高效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成为困扰高校资助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路径进行相关研究。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定对象主观认识原因,增加认定工作难度
   在学生申请环节中,可能会存在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由于自卑心理不愿意提供家庭实际情况放弃申请或者不了解资助政策和评定标准而自认为没有达到要求错过申请机会,部分家庭经济状况尚可的学生在主动争取后被认定为贫困的情况。这些主观原因,会成为精准认定的阻碍。
   2.认定材料准确度受限,导致认定精准度降低
   认定参考的材料主要是学生填写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学生在填写材料时,可能难以准确评估父母的收入状况、身体状况,家庭实际面临的困境等,出现描述不清楚、部分项目漏填或错填等状况。这大大降低认定材料的准确度,导致认定精准度的下降。
   3.认定标准的模糊性,导致认定精准度下降
   在认定过程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等容易被识别和认定。但非这些类别的学生,学校是否将其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呢?在认定过程中,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很难有较为统一的标准,认定工作难以实现精准化。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建议
   1.修改与完善相关认定文件是前提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在认定对象、原则、依据、工作程序等方面,给出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意见。江南大学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修订了《江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新修订的文件主要明确和规范了以下内容:(1)明确认定机构与职责:实行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认定机制,明确“提前告知、学生申请、班级评议、学院审核、学校审批、结果公示、建档备案”的认定工作程序。(2)明确认定对象: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或优抚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家庭近期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作为重点资助对象;对提供虚假证明、存在不当消费行为、屡次动员不申请资助项目等情况的学生不予认定。(3)健全认定依据与等级:将困难等级细化为特别困难、比较困难和一般困难,并对不同等级对应的学生情况予以说明。(4)建立动态入库与动态出库相结合的调整机制,建立问责机制,强化管理与监督。
   2.广泛宣传和诚信教育是重要保证
   学校要利用开学季、毕业季等时间节点,通过微信、宣传单页等方式在绿色通道办理点、资助政策宣讲会广泛宣传资助政策,以免学生因为不了解政策而错失获得资助的机会。开展认定工作时,学校要积极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学生诚信为本,诚信做人。在申请认定时,申请学生要保证其所提供的家庭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在认定过程中,评议小组成员要保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和流程进行认定。学校应该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在认定过程中接受群众的监督,广泛听取意见,若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全面掌握学生家庭基本信息是基础
   高校要充分借力大数据,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获取学生真实的家庭信息,并利用学生信息系统抓取分析学生校园一卡通消费情况,获知学生真实的消费水平,拓宽数据的量化层级和维度。评议小组成员要准确核实辅助证明材料,通过个别访谈、假期家访、信函索证等多种辅助渠道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生源地、家庭类型、人均收入水平、上学人数、每月生活支出情况、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等信息,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期望得到的帮助等。
   4.组建专业化认定工作小组是关键
   在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评议程序中,班级评议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代表在评议过程中拥有较大的决定权。因此,在班级评议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议小组成员要相对稳定,一般由班主任担任组长,未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班级学生代表担任组员,学生代表可由班级同学推荐选出,应具有广泛代表性,人数不低于班级人数的20%。评议小组名单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2)学校要加强对评议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讲明评定原则、依据、标准等,倡导学生在评议过程中敢于发表意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进行评议;要杜绝小组成员仅凭人情关系亲疏远近进行评议的现象发生,提高民主评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3)班级评议小组成员要注意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不得随意向他人透露。    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是核心
   定量分析的核心在于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评价体系。江南大学结合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修订了《江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测评表》。测评表将学生家庭所在地的地域性质、学生家庭成员的组成情况、学生及其家庭主要成员的身体状况、学生家庭收入来源情况、学生父母年龄、学生家庭子女教育情况、学生家庭赡养老人情况等因素按照比重赋值,总和为100分,并将烈士子女、孤儿、残疾学生以及近一年来学生家庭遭遇的重大突发情况作为附加项单独赋值。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很难通过一个准确的数值来评估学生家庭的困难程度,因此,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分析致困原因、民主评议学生日常表现等定性分析手段修正量化结果,综合评定学生困难程度。
   6.动态入库与动态出库调整机制是补充
   学生家庭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认定工作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学校要建立动态入库与动态出库相结合的调整机制,实现受助对象有出有进,让一些因自身主观原因不主动申请认定的经济困难学生或者是家庭经济状况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可以随时建档,及时纳入学校的帮扶对象,给予适当补助;支持、鼓励家庭经济好转的学生退出困难生库,将有限的资源提供给最需要帮助的人。
   总之,精准认定是实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在恰当的时间给予恰当的人以恰当的资助,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享受到资助,才能做到将资助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资助政策的效能。实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资助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实现目标,既要“扶困”,更要“扶志”。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8(06).
  [2]尹士花.基于“诚信教育”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精准认定研究[J].科教文汇,2019(04).
  [3]翁文香,陈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问题、缘由与改进[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4]黄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的路径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
  [5]张润华,常玉光.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探析[J].高教论坛,2018(07).
  [6]张远航.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J].思想理论教育,2016(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