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初级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师敬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让学生在阳光下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 德育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2-0156-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儿童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启发他们敬仰高尚的品德,敬仰优秀人物的美德。”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而积极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并因时因地地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受到德育的感染和熏陶,进而促使语文教学真正发挥其与人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作简要阐述,希望与各位教师共同学习与进步。
1 德育氛围渲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语文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它所包含的感性内容比较多。如果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现如今,信息技术因为其自身
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逐渐走进的教学的课堂中。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合理的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将课本中冷冰冰的文字转化成图片、声音或视频等形式。在直观式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能充分的被激发,同时还能更积极地投身到语文的教学课堂中,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而有利于为德育教育渲染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开国大典》教学,为了充分刺激学生的各项感官,在带领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重现”了开国大典当时的盛况。待视频播放完毕,笔者向学生问道:“视频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兴致都非常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此看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文本内容产生一个形象直观地认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德育的教育,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引领德育感悟,深入挖掘文本的情感
我们都知道,能够被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大多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亲情、友情和爱国之情等等,所以这些教材就为教师的德育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深入的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并以此作为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德育观念,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与情感。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要求的教学内容,又能引导学生感受德育教育,进而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灰雀》这篇课文,它主要讲述了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为了一只灰雀发生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笔者向学生讲述了一件自己小时候闯祸之后勇于承认错误的故事。在故事讲完之后,笔者问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老师类似的经历呢?你每次犯了错误都会主动承认吗?”这时,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在前面故事的铺垫下,很多学生都在这一刻吐露了心声。待学生讲完了自己的故事,笔者继续说道:“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误,但是我们必须要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进而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具备高尚品德和良好修养的人。”从那以后,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犯错之后都会主动承认错误,而且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如此,笔者通过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其中的德育思想内涵,不仅使学生习得了语文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德育的感染和熏陶,进而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达到知行合一,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古人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相反,如果在教学中展开德育渗透工作,就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德育教育拓展大到实际的生活中,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于德语的理解。如此,就能加强学生对于德语的认知水平,并促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安排的实践活动应该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践行美好德行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之后,笔者为学生组织了一场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生活中有关环境保护的事例进行搜集;(2)利用互联网调查我国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3)对学校和社区的绿化问题和垃圾处理问题进行调查,对向学生或居民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再如,在学到感恩等内容时笔者会安排学生有计划地坚持做一件事,以回馈家长、师长和朋友的帮助;在学习了有关助人为乐的品质后笔者会让学生每天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去帮助别人,并记录下来等。如此,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的领会,而且还能培养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在潜移默化之中向学生渗透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最高境界,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小学生年纪小,认知水平比较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小学阶段正是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因素,因时因地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以此来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格,并最终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9(06):105-106.
[2] 曹智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德育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8(36):22.
[3]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 马鸭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J].学周刊,2018(33):107-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