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视域下中职教育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智能制造已经从遥不可及的梦想逐步变成今天的现实,这不但标志着智能化时代的全面来临,更带动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在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新形势下,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使以往那种单一型人才培养策略向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转变。本文站在智能制造的视域下,对中职教育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相关建议及观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视域 中职教育 跨专业人才 培养 模式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2-0088-01
現阶段,为了落实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各所中职学校有责任也义务全面改革自身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向,力争多为智能制造领域多输送一些跨专业、高技能、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早日实现强国战略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1 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机制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教学工作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而展开的。因此,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主要由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课堂授课掌握了相关操作常识和理认知识以后,便需要到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实操训练,使理论知识得到全面的消化与吸收,最终转化成实践能力与操作经验。但是,由于很多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导致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处于一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状态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支持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鼓励企业直接接受学生实习实训。这一策略的颁布与实施,对于职学校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充分满足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一教学需求,在学生有机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教学一体”。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中职学校不妨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充分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好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其次在第三学期可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当中;在第四学期时回校,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着重针对实习期间所遇到的理论知识空缺与不足进行集中解决;最后,在第五学期阶段进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进行脱产培训;第六学期深入进入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工作,最终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大赛驱动综合技能提升
我国以往举办的机械制造技能大赛多根据机械发展现状围绕进行,比赛中所采用的专业软件和机床基本都是国产的。这一做法从某种角度上看,确实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纵观那些国际大赛,更加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如果能同时兼顾质量与难度,则更容易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这样一来,会有很多智能化手段被应用到机械制造的过程当中,从而促进了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大寒相比,国内比赛显然在推广智能制造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智能制造视域下,有必要对大赛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在相关专业软件、技术及设备的运用上,可打破以往的局限性,比赛评价标准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大赛驱动专业人才综合技能的提升,鼓励现有的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向跨专业方向发展。另外,以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大赛为例,要求参赛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智能控制、数控、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测量等多项领域知识及相关技能。因此参赛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需与知识结合的操作技巧、宽泛的学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对于当前的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师而言,在为机械制造企业大量输出一线操作人员的同时,还要尽快向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及执教能力,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双师型”人才,以此来促进学生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提升与进步。
3 构建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当下社会已经逐渐走向智能化,且也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在此种变革下,数控技术的专业名称变更为智能柔性制造技术,理论课程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入机器人编程控制、自动控制等等。这就意味着授课形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也与以往不同,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重新组建,从而保证所培养出的人才适应当下智能社会的发展,使跨专业人才培养成为一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一是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及知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来需要中职学校创新教学模式,缩短理论甜品到实践能力的转换周期,加快教师和学生接触各个相关领域先进知识和新鲜事物的速度,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铺平道路。在构建跨专业人力培养策略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实现跨专业教学内容的互补。在此环节中,需分解智能制造所涉及的知识,后将知识点渗透到具体案例中,学生完成案例任务的同时可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与提升;其次,跨空间教学内容的互通。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串联与贯通,形成闭环,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最后,建立跨专业教学评价,对跨人才的培养效果及培养方式进行分析判断。
4 结语
对于新时期的中职教育来说,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且一定要跟随社会的变化与时俱进。作为中职学校与专业教学而言,需要认清当前的人才需求形势,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学思路,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知识领域的平台,使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不断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宝华.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与探索[J].职业,2017(28):72-73.
[2] 谭拂晓,王戴木.面向智能制造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2):122-126.
[3] 万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60-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2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