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宁夏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要求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学校体育纳入全面素质教育的工作中去,把提高课程质量,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本文对宁夏应用型本科院校,宁夏理工学院、银川能源学院、宁夏师范学院、新华学院和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的公共体育教学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为宁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俱乐部教学;公共体育
  一、高校体育发展
  (一)高校体育发展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强体育和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安排,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学校体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生素质的短板”两个基本事实。同一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学校体育是建设“健康中国”最基础的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全民健身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体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青少年体育发展,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无论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还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都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然而近些年来学生缺乏运动导致身体素体不断下降,说明了我国学校体育本质功能在不断弱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学校体育改革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明确要求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表明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高校需要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将学校体育纳入“健康中国”的格局,定位和巩固学校体育的基本战略地位,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二、宁夏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现状分析
  (一)师资现状
  通过调查五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上体育课学生约23990人,教师8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讲师31人,其他职称12人。师生比1:272.7,数据显示体育教师总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职称结构总体不太合理。
  (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五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每周体育课均为2学时,体育教师的平均周课时数达到16-20学时。学期课时量在32学时左右。教学模式除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为基础课+选项课其他学院均为选项课。通过调查体育教师有改革体育教学的设想但因多种因素制约改革进程缓慢。
  (三)公共体育教学课程
  从五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项目来看,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仍然处在教学的主干课程。虽部分学校逐步增加课程数量但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调查发现,宁夏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三、俱乐部式分项教学的必要性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级限制,根据兴趣进行班级重组,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这为高校体育教育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通过调查宁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主要以选项课为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技术水平把学生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实行分层教学,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终身体育意识和交往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宁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宁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四、结论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促进学校体育良性运行的根本需求,是不同要素的组合和制度安排。通过改变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宁夏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俱乐部式分项目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掌握体育技能,促进体育教学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袁鲁刚,刘金富,潘亚南.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实效性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2):151-153.
  [2]牛哲斌[1].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①[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33.
  [3]马得平.“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困境窥探[J]. 体育师友,2019(1).
  [4]张楠.对当前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88-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