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科课程的知识点琐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实践教学体系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新工科;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131-02
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工科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产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属于理科课程,其知识点琐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目前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新工科”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新工科”背景下,重新构建和创新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大幅度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研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根据“新工科”人才要求,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新工科”人才要求,高校需明确规划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目标,制定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优化课内教学内容,强化课外实践内容。高校应通过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相结合的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来建设完整的、科学的实践型课程教学体系;增加设计型实验的课程内容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减少验证性和观摩性实验。此外,生物技术专业比较重视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报告、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环节有明确规定。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主要侧重于实践应用方面,且要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二、构建以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优化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应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实践技能”的思路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需建立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既注重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创新素质的提高。例如:(1)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可设置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置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除设置一般性课程实验外,对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还可引进实践性课程和技术性课程,如“发酵工程”、“生物技术大实验”、“生物技术制药”课程论文(设计)等。
2.强化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1)基础实验模块。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在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减小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验课的课时,同时将基础课和主干课分别设置实验教学课程,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单独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此外,还应注重基础实验教学建设,如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2)专业技能训练模块。高校应建立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平台,同时让实践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生物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在制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即在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增加实验、实习和实训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中的比例。另外,教师应结合个人科研项目来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和提高实践技能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完成科研创新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3)校企合作及毕业实习模块。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第一,充分运用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积极去企业进行毕业实习,确保学生熟悉并掌握实际生产操作技能,巩固课堂所学生物技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其职业素养。第二,除此之外,高校还必须加强校企交流,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学校指导学生实验教学,或以专题的形式举办一些讲座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三,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确保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提高企业对学生实习的支持力度,保证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3.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有必要更新教学理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以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基础理论验证和基础技能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的能力,应按照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安排由个体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的基础实验课程,如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主要采取课题研究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实施个性化教育。同时,运用多种考核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操作过程,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综合性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验教学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要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高校还应逐渐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生物技术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
4.实验教学与科研互动。为了更好地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高校在本专业教学中应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中,发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引导科研的双向促进作用。例如,把新的科研成果结合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改编成实验项目,使本专业课程实验的内容能够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得到拓展和延伸。目前,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1)科研成果为学生开设综合性实验提供素材和经验;(2)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尤其是毕业生论文选题大都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课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技能;(3)将教师科研合作的公司、企业发展为实践教学的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平台。
5.“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起关键作用,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这两种方式来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引进来”指的是学校从企业中引进一批专业技能较强的生物技术人员,分别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在实验室指导教师的实踐教学。“走出去”指的是组织教师去相关企业锻炼和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总体来说,“双师型”师资队伍重点由实验教学人员和校外实习基地技术人员组成,他们应根据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落实实践教学任务。
三、结语
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生物制品、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产业,“新工科”背景下,这些产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时代需求,高校有必要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学生的实践训练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高校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优化与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嫚,应向贤,阚显照.“新工科”背景下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大学教育,2018(10):62-64.
[2]杨泽良,曾智,向国红.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2):220-221.
[3]袁建琴,唐中伟,李宏,等.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农业与技术,2019,39(11):167-1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9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