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实践育人平台的构建与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民办本科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和不足,坚持以生为本、内外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念,构建校内校外实践育人平台,进行学科竞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等实践探索,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机制,形成一个面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创新实践育人平台,以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  工科专业  实践育人平台  提升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2012年1月,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等七部门共同颁布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最近,教育部又启动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从多方面丰富高校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在技术、资源、投资等方面为高校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践育人理念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新的教育观、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实践不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职业精神和专业意识,这些都有助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专业的学生与老牌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学生相比,文化基础薄弱、实践条件不足。民办高校学生的理论基础无法与公办高校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实践能力又难与高职学生相抗衡,致使培养效果不理想,毕业生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民办本科高校要结合实践育人平台,树立实践育人理念,强化学生素质培养,努力提高人才综合竞争力。
  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实践环节不足
  民办本科高校普遍在改革开放后设立,大多为文法类高校,理工科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实践条件等普遍较差,导致学生在毕业时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很难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急需加强[2]。
  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革新,效果欠佳
  尽管许多民办高校工科专业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较为传统,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依然只注重讲授理论知识,授课模式单一,内容较为陈旧,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较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同时,部分民办院校的第二课堂、实习实践类课程都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和自主独立性。
  2.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足
  由于政策不配套、机制不健全、投资渠道单一,民办本科高校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一直存在短板,实践条件、实践项目和实践效果很难保障,工科实践基地配套不足、缺乏条件是普遍现象。工科实践基地建设大多局限在专业实习实训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很少涉及基础教学、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等综合内容,更缺少能体现学校特色、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塑造专业精神的实践平台。
  校外实习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出课堂、贴近社会生产的有效途径。但是,因部分民办本科高校对第二课堂和实习实践课程的忽视,使得校外实习基地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3.实践教学师资配套欠缺
  就现有的实践教学而言,师资配套面临两方面难题。一是学校内部缺少“双师型”人才队伍,缺乏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去指导学生实践[3];二是实习基地内部缺少相应知识水平的工程师,难以形成校外导师队伍,无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实践育人平台的构建
  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是民办本科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专业要培养应用型、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充分肯定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挖掘实践育人的载体,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校内实践平台
  学校应有效整合社会和学校现有的人力、技术、实验设备等资源,建设一批定位精准、面向广大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实验室,从而实现校内实践平台的搭建。首先,为学生创新實践活动提供硬件支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实践锻炼。其次,通过提供场地、推荐优秀生源等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进入校内建设实践平台,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实习实践提供场地及条件。最后,吸收和聘请创业实践者、成功者走进校园、走入课堂,讲述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创业经验,这将给学生带来示范作用和无尽的榜样力量。
  2.校外实践平台
  以校企合作为背景搭建校外实践平台,有主题、有组织、有合作地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应围绕实践教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践平台,建设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等与工科专业对接的校外实训基地,并鼓励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平台。以规模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平台为依托,开展学术论坛、联合培养、假期强化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把学生选派到其他高校、企业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4]。
  3.学科竞赛平台
  学科竞赛应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赛教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构建学科竞赛平台。该平台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相关领域的探索与创新。
  民办高校应积极构建学科竞赛平台,一是校企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相关大赛,并将参赛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参赛,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增加了实践经验,形成了“学赛相长”的良性循环,改变了教风学风,同时,学生体还验了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为其以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二是以学生兴趣为根本,将第二课堂、产学研协同创新等融入正常教学制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制订学生参加竞赛的奖励办法。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打造团队,培养一批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优秀学生。   4.校企合作平台
  最近,教育部推出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启动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从多方面丰富高校实践基地建设,在技术、资源、投资等方面为高校实践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民办高校应抓住机遇,综合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建设综合实践育人平台,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拉近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距离,促进民办本科高校实践基地特色发展、综合发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企业通过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可以享受开拓场地、招收优秀生源等便利,为企业的技术及科研创新进行人才储备;学生可通过企业实习了解行业需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创新能力。校企合作平台还可以改善学校的实验实习条件,为学校减少资金投入。同时,师生也可将使用情况反馈给企业,帮助企业实现设备功能的完善与改进。
  5.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从企业引进技术精湛、管理能力强,在本行业有较高知名度的创业成功者、企业家作为兼职师资,向学生传授知识,补充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力量的不足;二是组织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实践或挂职锻炼,打造一支职业素质高、教学创新能力强、具有深厚产业特征的,以“双师型”和“双师素质”为主体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6];三是加强校外导师队伍建设,将企业的骨干人才引入高校,走进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实习实训效果,而且可以加快“双一流”建设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步伐。
  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实践育人平台的提升机制
  1.坚持做好实践育人的保障工作和支持体系
  首先,加大实践育人的资金支持和投入,给校内外实践平台提供教学条件,做好基础建设;其次,建立健全校内实践平台的全方位开放、共享制度,保障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再次,支持学生组建团队,并为其配备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引导;最后,强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企业为首进行产品研发、创新人才培养,打造高校强强联合、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主导型校外实践基地。
  2.建立系统、规范的评价体系
  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实践育人平台的评价体系融合校内、校外两套机制,评价指标多样、属性复杂,难以梳理共性特征,提出统一评价机制。因此,应该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校特点构建符合本校特征的评价体系,为平台的提升机制保驾护航。
  3.建立激励机制
  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民办本科高校应积极建设第二课堂并设立奖励政策,从科技竞赛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其次,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学校要对教师制订相应的课时补贴及工资奖励机制,使其能积极与企业导师合作。
  4.健全学科竞赛组织机构和保障体系
  要健全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应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学科竞赛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保证资金投入并提供场地,鼓励学生进行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活动。
  结  语
  本文坚持以生为本、内外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念,通过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創新意识,为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同时,提出了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实践育人平台的提升机制,以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民办本科高校工科人才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强:《大学生实践育人平台的构建》,《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第18期,第110-111页。
  [2]左文祥、冯建旺、吴文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及实现模式初探》,《赤峰学院学报》2016年第32卷第7期,第218-219页。
  [3]沈忠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中国大学教学》2015年第8卷第11期,第102-103页。
  [4]李翠、林炜、李峥嵘:《校企联合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模式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6期,第89-90页。
  [5]王振辉:《民办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微型电脑应用》2017年第33卷第11期,第36-38页。
  [6]邓前军、陈东初、袁毅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的研究和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1卷第2期,第97-98页。
  作者单位:王静婷  西安翻译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刘 宝   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1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