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兴产业发展,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要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在新工科建设的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  地方高校  协同育人
  新工科作为现代教育的新使命,新要求和新任务,着眼于未来的工程教育,将更加注重创新、注重基础、注重交叉、注重人文和注重实践,新时代下,加快建设新工科,提前进行人才布局,培养新经济紧缺人才,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力的新工科人才已成为共识。新工科建设更是地方院校深化改革、培养人才的重要部分,在这一大背景下,为有效实现新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与各培养主体深度融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教育模式特点及现状分析
  (一)当前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教育模式的特点
  当前地方高校教育模式的特点分析:其一是文理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专业面窄的现象已有所调整,基础理论也有所加深;其二是教学目的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比较注重能力培养;其三表现为在培养模式上由“千人一面”的统一模式到力所能及的开展因材施教;其四是工课本科教育以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其五是院校采用学分制和选修制;其六是建立院校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为代表的质量保障制度。
  (二)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及创新的重要使命,2017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教育部就多次组织高校深入探讨,探索发展“新工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实现工程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新工科”,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戰略选择,也为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二、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意义
  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工科建设和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建立基于新工科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思路,将进一步促进开放式办学建设工作,改革和创新当代传统大学管理组织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多方协同育人模式,以此模式来推进和完善新工科趋势下的产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等协同育人体制改革。为此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地方高校实现应用技术转型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工厂见习、校内实验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重要环节的无缝衔接、相互渗透,有效保障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使其形成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生产—教学一体化生产线等方式,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充分利用企业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及工程师、技术人员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工程实践能力及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置身于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中,参与企业生产与管理,在企业健康文化的氛围中学会了做人、做事,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企业责任,提高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为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会涉及到多个子系统,这就客观上要求不同的子系统协同来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除了高校外,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也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和条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源分别掌握在不同的创新主体手中,必须依靠其他主体提供支持,形成协同效应,共同达成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三)为地方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
  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及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同时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掌握生产技术,具备高超的实践带教能力,能独立指导主要的实训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历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使教师成长与工业生产的发展充分接轨,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理论与技能双馨的“双师型”结构教学科研团队。
  三、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协同育人的模式探究
  (一)以“实习基地”为主的育人模式
  围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场地资源,让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专业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有了实习实训场所,更重要的是近距离接触了企业,认识了企业,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确保了选题的时效性和 应用性,激发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以培训服务为主的育人模式
  教师秉承服务至上的原则,义务为企业培训大型仪器使用和操作指导,并在培训过程中全程指导服务,形成“对外服务”小组和资源共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合作育人团队。
  四、展望
  在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下,创新培养理念,通过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起新工科协同人才培养平台体系,形成具有“学科交叉、主体多元、过程协同、产业融合”为特征的新工科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李宏德.新工科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特征[A].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务处,2019,(4)
  [2]赵瑞,张欣宗,小萍.新工科愿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河北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B],2019,(2) .
  基金项目:2018年重庆三峡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GJ201804,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刘利利(1985-),女,汉族,山西省繁峙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材料的位错缺陷,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7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