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岩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已被国家提升到了战略层面,在该教育背景下,以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开设的岩体力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学校特色和岩体力学课程的特点,在分析目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岩体力学课程教学体系,揭示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提出了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同时将创业比赛和科研项目融入课程环节,为新常态下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关键词:岩体力学;创新创业;教学方法;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088-02
   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已被国家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而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则成为驱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应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为改革基础,以课外创新实践为拓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始终。
  本文在分析《岩体力学》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联系实践,在课堂教学外引入创业比赛和科研项目,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外拓展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岩体力学》课程特点
  岩体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岩体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岩体中应力分布特征及测试方法、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地质工程专业外,岩土工程、采矿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均有开设。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我国工程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各类大型工程建设提供指导,如大坝、露天边坡稳定性,高速、高铁、桥梁基础稳定性,地下硐室围岩变形等。该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方法,即应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结合相关实验教学,同时又由于课程的应用性较强,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课时占主导
  目前,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岩体力学课程为48学时,无实验课时,安排不够合理。该课程设计到许多室内实验知识,如岩石的力学性质,单轴、三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岩石物理水理性质,如岩石的密度、软化性、抗冻性等,如果单纯实施理论教学,不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不利于学生掌握上述知识,如果今后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也不利于其及时投入工作。
  (二)教学方法固定、陈旧
  《岩体力学》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上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尤其后续章节讲到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相关内容时,涉及大量弹性力学知识,对此学生内心常有抵触心理,以至于逐渐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三)在课程教学中欠缺创新创业思想
  由于本课程属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除了课本上相关内容外,仍有许多值得师生共同探索的内容,由于教师本身也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现场实践经验,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在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方面,学生所报题目仍以基础学科方向为主,与工程实践有关的题目偏少,欠缺创新理念。
  三、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创新实训
  由于岩体力学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可以在对某一教学点的讲授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即由工程案例引入主要理论知识。例如在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中,可以将矿井某一变形破坏严重的巷道作为案例,提出问题,让同学首先自己思考,然后互相讨论巷道为什么会破坏、产生破坏的动力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巷道的破坏等,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上师生互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目前,教学中严重欠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任何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如果脱离实践教学,单纯以理论教学为主,肯定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环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实验教学,另一个是现场工程实践教学。对于前者,应在含有实验内容的每一章讲解完成之后,配套相应的实验课程,如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实验;而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到工程现场,让学生参观各种原位测试方法和过程,如岩体原位直剪实验、岩体天然应力的测试常用方法与过程、巷道变形与破坏的观察等。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创新创业比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比赛较多,包括“创青春·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如果结合岩体力学课程内容,申报相应的创新创业项目,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内容,选择某一个方向,自行立意,撰写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如以“高地应力井下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为题申报项目,让创业比赛融入教学环节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将科研项目融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地让学生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明白如何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任课教师承担的项目《芦岭煤矿地应力场开采扰动特征及其对井巷工程的影响》,该项目涉及矿井地应力场实测、巷道变形破坏研究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地应力场原位测试、实验室测试工作及巷道变形理论分析工作,将课本中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对整个过程充满了激情与兴趣,同时在老师指导下对一些常用的专业软件如FLAC3D有了一定的了解,整个过程對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在新常态创新创业大教育背景下,通过对《岩体力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笔者对该课程教学工作的亲身体会,对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增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及将科研项目融入课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提高地质工程专业《岩体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勇,张洛红.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观察,2016,5(07):128-129.
  [2]骆泽深.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4):306-307.
  [3]孙广忠.岩体结构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刘高,张帆宇,刘小伟,等.综合性大学岩体力学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04):103-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9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