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德与法治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生态文明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党的十九大会议针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与科学部署,会议强调唯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才能够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内容。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不断贯彻与落实,青少年生态文明养成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必须予以重点践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针对青少年生态文明观的培养问题进行培养与强化,夯实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生态行为意愿。
  关键词:青少年;生态文明观;培养措施
  从历届党代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逐步重视与践行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党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认知趋于成熟,从早期以节约能源为主过渡到当前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等因素的全面协调与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生态文明的建设地位与重要作用不断提升。而学校作为培养与孕育青少年的主要阵地,理应按照党和国家战略部署要求,积极将生态文明观内容贯彻与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当中,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当中。尽量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方面深化教育,塑造良好的生态文明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青少年教育实施情况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部门联合司法部门与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针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与分析。积极从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方面填补以往青少年法制工作的不足。然而,从整体建设情况来看,在青少年法律常识教育工作的开展方面,尚未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1]。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教育工作只停留于文字宣传工作上面,并未真正地从本质处开展长期性、基础性的法律常识课程内容。再加上实践力度有所欠缺,因此导致道德与法治整体教学状态存在滞后情况。目前,我国教育部门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问题进行了全面改革与创新,主张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教育体系,以期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
  二、生态文明观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观是实现国家可持续战略的内在驱动力
  所谓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是指在深化人们生态意识与文明素质的前提条件下,促使人们严格恪守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本质原则,确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构建,并且从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等层面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过程。而在课程体系中融入生态文明观教育内容,基本上可以从上述层面深化青少年对生态文明观的理解程度与把握程度,至少可以理论实践过程中健全个人品德与人格。最重要的是,国家可持续战略要求明确指出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而生态文明教育则是侧重于强调可持续战略部署要求。基本可以说,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战略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将生态文明观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观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本质要求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分支,要求学生应该正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关系,并严格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要求,实现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等目标要求。同时,通过建构生态道德,呼吁青少年生态良知,确保个人的生态正义感与伦理责任感得以强化,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2]。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应该将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观纳入到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当中,确立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素质。如此一来,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目标势必会得到良好实现,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观的培养措施分析
  关于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观的培养问题,本人认为应该从课程实践与课下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化与创新。其中,课程实践主要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展开,而课下实践可以围绕各项与生态文明教育观相贴合的实践活动展开。从多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以期可以促进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观的有效形成。具体措施如下:
  (一)课程教育应该坚守生态文明教育阵地,深化生态文明观理念与知识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观的主要阵地,理应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在正式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如树立生态文明观,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教师人员应该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确立课堂教学体系,最好可以结合生活化教学方法,实现生态文明观教育工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目标[3]。举例而言,最好从生态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法律教育等方面进行加强教育,可以例举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阐明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尽量在潜移默化中渗入生态文明观理念,促进青少年生态文明观的不断养成。
  (二)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观
  光從理论教学方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远远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于此,建议课堂教学工作除了重视理论教学之外,还需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观。举例而言,可以开展学生课前五分钟汇报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在课后收集环保资料,如分享环保作品、阅读科普读物等内容,在课前进行分享与互动。或者是开展主题活动,如植树节,开展环保辩论会、征文等活动,深化其与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融合力度。
  结论:总而言之,学校教育方面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培养力度,最好从多个方面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力求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贯彻与落实到课堂教育当中。其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道德理念的课程内容,理应在课堂教学中渗入生态文明理念教学内容,并且积极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形成与塑造。相信通过多方的联合驱动作用,青少年生态文明观势必会得到良好形成,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玲,吴凯铭.青少年生态文明观养成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5(03):57-64.
  [2]邓燕红.树立生态文明观,师生共建低碳校园[J].广州环境科学,2017,32(02):29-31.
  [3]刘甜甜,张译心,张博.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维度论析[J].林业经济,2016,38(06):82-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4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