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微课功能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生年龄偏小,其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體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运用微课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微课;作用;对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微课作为新生事物,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辅助型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变化,给课堂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主要方式为教师提前准备任务单,根据课本的重难点,针对课本重点内容拍摄视频课程,录制时间在10分钟左右。最后,在课堂上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性的练习。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全覆盖,县域内所有学校均已建有校园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因此,学校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微课学习硬件设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产品的大众化和网络资费的降低,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在家利用宽带上网的条件。加之各种在线录屏软件的产生,使教师自己录制微课已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微课的录制、传播和使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微课的作用
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且图、音、文并茂,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教师把教学视频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合理选择学习的时间及学习内容。
微课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思考,而且能形象地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也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越,所以对于刚刚开始接触分数的小学生,如果只是教师的引导,难以让学生愉快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习任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对于同一内容,往往也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在学校公共资源平台共享微课,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教师的微课进行学习,博采众长,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二、微课的使用
(一)课前使用
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例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能不理解“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他们会想: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呢?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母相加减行不行么?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在预习时,就将错误的想法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
(二)课中使用
数学学习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课前自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还要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及观看微课“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及画法”,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里的基本技能,也就是画三角形的高,仅限于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和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而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学生还是不会画,甚至可能画错。因此,当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后,笔者让全班学生一起研究。在自己尝试解决、交流后,通过一个微课视频来印证大家的想法,以达到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了起来。
(三)课后使用
课后使用的微课必须有一定的升华作用,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系统、更深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更具深刻性、灵活性与创新性。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称面积”。首先出示问题:如何知道我们国家某个省或某个市的面积,如江苏省的面积、连云港市的面积等。接着进行实际讲解、操作,使学生知道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随着微课资源的不断丰富,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
一是借助优质资源,让名师“帮我”教学。教师课前对网络共享的微课资源进行筛选、甄别,选择优秀微课“为我所用”。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观看,能让普通学校、普通家庭的学生得到全国各地名师的指导,可有效解决农村学校优质师资短缺的难题。
二是分享微课资源,让学生“择师”学习。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对于同一内容,也往往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学校公共资源平台共享微课,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博采众长,学习兴趣和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使用微课的时间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微课发挥的作用不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微课时间,让课内外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以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参考文献】
[1]刘希玲.数学教学中的革新[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10):121
[2]韦贵阳.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4):72
(甘肃省秦安县叶堡镇中心小学,甘肃 天水 741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8072.htm